实用肿瘤杂志

专家共识

  •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4位。转移和复发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腹膜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肝转移和肺转移,但其预后却远差于肝转移和肺转移。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早期诊断困难,症状重,预后差。其规范化诊治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早在2017年就组织国内结直肠癌领域权威专家编写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中国专家意见(2017版)》,并于2022年进行了修改。鉴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研究进展,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中国专家意见(2017版)》和2022年修改的基础上,基于最新研究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反复讨论,再次进行修改,编写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定义、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以期指导和规范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制定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延长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我国结直肠癌的整体诊治水平。

    2025年03期 v.40 193-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子宫颈癌筛查

  • 基于妇女自取样的子宫颈癌筛查研究进展

    王阳;李思宇;廖琼;赵宇倩;

    我国子宫颈癌筛查方法主要采用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核酸检测,样本采集依赖专业的妇科医师进行。由于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在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子宫颈癌筛查质量和覆盖率较低。为实现21世纪“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亟需探索适宜于卫生资源匮乏地区的子宫颈癌筛查模式。基于自取样的子宫颈癌筛查可以覆盖到常规筛查难触及的人群,提高筛查覆盖率。本文围绕妇女自取样子宫颈癌筛查,阐述基于妇女自取样的子宫颈癌筛查临床准确性、优缺点和面临的挑战,探讨基于自取样的子宫颈癌筛查在卫生资源匮乏地区的可行性。

    2025年03期 v.40 202-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 西南低卫生资源地区女性自然人群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基于四川省盐亭县的研究

    常怡宁;戴钰;李婷媛;吴定坤;贾世军;姚宇琪;杨英;陈汶;廖琼;赵宇倩;

    目的 基于四川省盐亭县分析西南低卫生资源地区自然人群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情况与型别分布。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于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招募当地21~64岁的女性参与子宫颈癌筛查项目。知情同意后,采集女性的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用以进行hrHPV核酸检测和细胞学诊断。细胞学结果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及以上(≥ASC-US)或HPV16/18型阳性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取病理活检作最终诊断。单因素logistic回归用于hrHPV型别致病风险评估。χ~2检验比较细胞学和病理学结果下的HPV分布差异。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评估hrHPV感染率与细胞学或病理学结果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6 175名女性,中位年龄为48岁,1 063例为hrHPV阳性,hrHPV感染率为17.2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worse,CIN2+)和CIN 3级及以上(CIN grade 3 or worse,CIN3+)的患病率分别为1.12%和0.55%。HPV16和HPV18单一感染率高于混合其他hrHPV感染率。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和61~64岁组间HPV16感染率(χ~2=14.15,P=0.007)和其他hrHPV感染率(χ~2=40.62,P<0.0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年龄增大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χ~2=5.60,P=0.006;χ~2=33.39,P<0.01)。不同细胞学结果中,HPV16(χ~2=233.21,P<0.01)、HPV18(χ~2=33.48,P<0.01)和其他hrHPV(χ~2=291.01,P<0.01)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感染率随细胞学异常严重程度增加而上升(均P<0.05)。在组织学诊断中,CIN2+和CIN3+中HPV16感染率较高,HPV16(χ~2=43.22,P<0.01)、其他hrHPV(χ~2=43.20,P<0.01)和任一hrHPV(χ~2=99.97,P<0.01)在不同组织学诊断结果中的感染率不同,且HPV16和任一hrHPV的感染率随诊断结果严重程度增加而上升(均P<0.01)。结论 该低卫生资源地区女性自然人群中CIN2+患病率较高,hrHPV感染率较高,HPV16和HPV18以单一感染为主,hrHPV感染率与年龄、细胞学诊断和组织学诊断相关。

    2025年03期 v.40 210-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读者·作者·编者

  • 欢迎订阅《实用肿瘤杂志》

    <正>《实用肿瘤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和浙江大学主办的肿瘤专业学术性期刊。本刊为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并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和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收录。

    2025年03期 v.40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 《实用肿瘤杂志》列为浙江大学国内一级刊物

    本刊编辑部;

    <正>《实用肿瘤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肿瘤专业学术性期刊,已被众多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收录。目前《实用肿瘤杂志》已被作为浙江大学国内一级刊物统计。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期刊的支持与厚爱!欢迎广大作者与读者继续踊跃投稿及订阅!

    2025年03期 v.40 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基础研究

  • 神经肽FF通过调控RhoA/ROCK/YAP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王好甲;苗格;赵晓迪;王新;

    目的探究神经肽FF(neuropeptide FF, NPFF)通过激活Ras同源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family member 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 ROCK)/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 YAP)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Cenome Atlas,TCGA)公共数据库检索NPF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和肠上皮正常细胞NCM460中NPFF的mRNA水平。通过小干扰RNA和质粒瞬时转染构建NPFF敲低和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RhoA、YAP和磷酸化的YAP等蛋白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过表达NPFF后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YAP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 TCGA数据库和RT-qPCR结果显示,NPFF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DiFi、DLD-1、SW620、KM12C、HT29、SW480、HCT8和KM12SM中高表达(均P<0.05),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SW480和KM12C细胞敲减NPFF后迁移能力减弱(均P<0.01),而DiFi和DLD-1细胞过表达NPFF后迁移能力增强(均P<0.01)。在NPFF过表达的DLD-1和DiFi细胞中添加ROCK 1/2抑制剂Y27632(5μmol/L,24 h)能够有效抵消NPFF诱导的细胞迁移能力(均P<0.01)。RhoA活性检测表明,在添加NPFF重组多肽(3μmol/L,30 min)后,SW480和DiFi细胞中的RhoA活化水平均增加(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显示,在添加NPFF重组多肽(3μmol/L,3 h、6 h和12h)后,SW480和DiFi细胞中的YAP发生明显的去磷酸化(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DiFi细胞中添加NPFF重组多肽(3μmol/L,3 h)后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和YAP在核内定位均有所增加(均P<0.05)。核浆蛋白分离检测发现,在SW480和Di Fi细胞中添加NPFF重组多肽(3μmol/L,3 h和6 h)后YAP由细胞质转入细胞核内。RT-q PCR分析表明,NPFF可上调SW480和Di Fi细胞中YAP下游靶基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 rich angiogenic inducer 61, CYR6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motin like 2, AMOTL2)和锚蛋白重复结构域1(ankyrin repeat domain 1,ANKRD1)的表达(均P<0.05)。结论 NPFF通过激活Rho A/ROCK/YAP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转移。

    2025年03期 v.40 218-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 KLF4/xCT轴通过促进铁死亡调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

    孟庆娜;郎嘉恒;王林波;

    目的 探讨Krüppel样转录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 KLF4)靶向调控铁死亡相关蛋白影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平板克隆实验验证ER阳性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他莫昔芬耐药细胞株TAMR具有对他莫昔芬的耐药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CF-7与TAMR细胞中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对MCF-7和TAMR细胞采用携带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的逆转录病毒分别敲降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 SLC7A11;又名xC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和KLF4后,通过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他莫昔芬处理TAMR细胞后的细胞活力。采用细胞转染腺病毒KLF4(AdKLF4)的质粒实现MCF-7和TAMR细胞的KLF4的过表达。TAMR细胞中过表达KLF4后,检测不同浓度的他莫昔芬、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和GPX4抑制剂RSL3处理TAMR细胞后的细胞存活率。采用PCR检测相关基因的敲降或过表达效率,以及MCF-7和TAMR细胞中敲降和过表达KLF4后xCT的表达水平变化。利用C11-BODIPY染料、Phen Green?SK diacetate(PGSK)和FerroOrange二价铁离子(Fe~(2+))探针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和TAMR细胞中脂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和游离Fe~(2+)水平。利用JASPAR数据库预测KLF4与x CT的结合位点。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实验检测KLF4与xCT启动子预测结合位点的结合情况。结果 CCK-8和脂质ROS水平检测结果提示,在Erastin(15、20、25、30、35、40和45μmol/L)或RSL3(200、300、400、500、1 000和2 000 nmol/L)处理48 h后,TAMR细胞的铁死亡敏感性均较MCF-7更高(均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AMR细胞中KLF4和铁死亡相关蛋白xCT与GPX4表达水平均高于MCF-7细胞(均P<0.05)。敲降KLF4的TAMR细胞经他莫昔芬(5、10、20和30μmol/L)处理48 h后,细胞活力下降,对他莫昔芬敏感性增加,游离Fe~(2+)水平增加,铁死亡水平增加(均P<0.05);过表达KLF4的TAMR细胞经Erastin (80μmol/L)或RSL3(25 nmol/L)处理48 h后,细胞活力增强,脂质ROS和游离Fe~(2+)水平均降低(均P<0.05),提示KLF4影响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和铁死亡敏感性。在MCF-7和TAMR细胞中敲降或过表达KLF4 48 h后,PCR实验结果显示,xCT表达水平和KLF4表达水平趋势一致。ChIP实验表明,KLF4与xCT预测位点在启动子区域内有结合,进一步调节乳腺癌细胞铁死亡水平。结论 KLF4在TAMR细胞中高表达,敲低KLF4可以进一步降低xCT水平,促进铁死亡的发生,使TAMR细胞对他莫昔芬重新敏感。

    2025年03期 v.40 227-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临床研究

  • 淋巴细胞计数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评估肝细胞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联合免疫治疗的预后的价值

    霍志晓;闫莉华;乔坤艳;蒯文涛;李娜;苏瑞;

    目的 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 LC)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对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免疫治疗后的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TACE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32例中晚期原发性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电子病历检索或电话随访评估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进展情况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无进展组,比较两组治疗前14 d内和治疗后2个月内的血清学指标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LC和ALT水平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预后评估效能,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晚期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ROC曲线得出治疗前外周血LC与ALT水平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740×10~9/L和32.30 U/L,治疗后则为0.805×10~9/L和22.95 U/L。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不同LC、ALT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ferase, AST)水平和肝纤维化-4指数是中晚期HCC患者TACE联合免疫治疗后的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LC≤0.740×10~9/L(HR=3.896,95%CI:1.244~12.201)和ALT>32.30 U/L(HR=1.015,95%CI:1.000~1.029)是中晚期HCC患者TACE联合免疫治疗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前后外周血高LC和低ALT水平的患者PFS较长。结论 治疗前外周血LC和ALT水平基线值和LC动态变化对接受TACE联合免疫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具有临床评估价值。

    2025年03期 v.40 238-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 CT增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杨晓瑜;陈忠华;程欣怡;夏彭成;姚晓倩;

    目的 探讨CT增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NM)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海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TC患者270例。根据其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分析PTC CLNM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预测PTC CLNM。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CLNM的患者在年龄、性别、横轴位长径和CT增强征象包括被膜中断征、被膜侵犯腺叶下极、被膜曲线接触长度(curve contact length, CCL)与血管穿行征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被膜中断征、被膜侵犯腺叶下极和血管穿行征为CLNM的影响因素(均P<0.05)。采用这5个因素构建的二元logistic回归联合模型预测PTC CLNM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98(95%CI:0.745~0.852),敏感度为0.776,特异度为0.701,优于横轴位长径和被膜CCL。结论 CT增强征象对PTC CLN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03期 v.40 246-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体内与体外吻合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近期疗效分析

    徐顺;胡宗举;赵宗贤;

    目的 探讨体内与体外吻合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因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19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89例术中行体内吻合(体内吻合组),110例术中行体外吻合(体外吻合组)。分析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位置和肿瘤分期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和术后肠梗阻、吻合口瘘、手术切口感染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体内吻合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长度均小于体外吻合组(均P<0.01)。结论 对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体内吻合具有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和手术切口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25年03期 v.40 25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 早期营养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一项历史对照研究

    尹杨杨;李成成;呼婷婷;石娟利;李捷;张丽华;白飞;

    目的 在锥形束CT(cone beam CT, CBCT)下观察早期营养状况变化和营养干预对鼻咽癌精确放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66例未接受营养干预(对照组)和2020年8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5例接受营养干预(营养干预组)的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治疗开始后每周跟踪调查患者的营养状况。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评分进行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调查。营养干预组患者在出现营养不良(PG-SGA评分≥2分)或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8.5 kg/m2时给予营养干预;对照组则临床常规处理,营养师不介入营养干预。采用CBCT每周进行1次治疗位置验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放疗中断率和摆位误差。结果营养干预组放疗中断率低于对照组[6.2%(4/65) vs 28.8%(19/66),P<0.01]。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放疗阶段前4周摆位误差在x轴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0.60)mm vs (1.20±0.64)mm,P=0.482],在y轴[(1.58±0.70)mm vs (1.85±0.62)mm,P=0.026]和z轴[(1.61±0.65)mm vs (1.89±0.69)mm,P=0.020]方向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修改计划后两组摆位误差在3个方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营养干预可以保证鼻咽癌放疗的依从性,降低治疗风险,同时提高摆位精度,保证精确放疗的实施。

    2025年03期 v.40 25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125)I粒子治疗放化疗后复发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随访观察及疗效分析

    徐克;张宏涛;于慧敏;梁岩松;曹国辉;刘晓丽;赵金鑫;刘泽洲;王娟;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复发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中心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放化疗后复发的NSCLC患者33例,随访3~99个月,观察术后6个月内疗效,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最长径和术后相关剂量学参数[包括D_(90)(90%靶体积所接受的最小周边剂量)、V_(100)(100%处方剂量包绕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_(150)和V_(200)]。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获得术后最佳疗效所接受的剂量D_(90)截断值。对各剂量学参数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和二元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分析所有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13例,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2例,有效率为63.6%(21/33)。术中10例(30.3%)发生气胸,2例(6.1%)中等量气胸,12例(36.4%)发生肺内出血,5例(15.2%)发生咯血。术后无放射性肺炎和粒子移位等不良反应发生,无≥3级并发症发生。PFS为1~72个月,中位PFS为9个月。OS为3~99个月,中位OS为19个月。ROC曲线分析显示,D_(90)截断值为129.3 Gy。单因素分析显示,D_(90)、V_(100)和V_(200)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均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未发现影响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13例患者在术后3~5个月达到CR,后出现局部复发,其中3例CR后12个月内出现复发,8例CR后>12个月出现复发。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复发的NSCLC疗效确切。D_(90)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D_(90)>129.3 Gy时近期疗效更优,但术后存在复发情况。

    2025年03期 v.40 26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 超声诊断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及其误诊分析

    冯奇器;施良;黄品同;

    目的 研究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 PTL)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的图像特征,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本院行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的24例PT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的特征表现,并分析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结果 24例患者中9例为弥漫型,13例为结节型,2例为混合型。病灶表现为低回声者10例,极低回声者14例,伴有后方回声增强的病灶16例。13例结节型病灶中结节纵横比均<1。PTL的彩色多普勒表现方面,Adler血流3级(丰富)的病灶22例,2级(中量)的病灶2例。19例行超声造影的病例中,9例呈高增强,10例呈低增强。所有病例造影剂消退期均呈筛网样表现。24例PTL患者中,常规超声误诊率为50.0%。联合超声造影的患者19例,误诊率为15.8%。结论 通过PTL的临床特征、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的特征性表现,可对PTL进行早期诊断。建议可疑PTL患者行粗针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可以使患者获益最大。

    2025年03期 v.40 265-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临床应用

  • 达芬奇机器人应用于儿童肾脏肿瘤治疗的初步经验

    王宇伟;贺敏;章立峰;蔡嘉斌;熊洁妮;王金湖;

    目的 探索达芬奇机器人应用于儿童肾脏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20例肾脏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左肾肿瘤12例,右肾肿瘤8例。年龄(7.0±4.0)岁,体质量(20.4±10.2)kg,身高(110.1±25.2)cm,肿瘤大小(6.0±3.3)cm。所有患儿术前影像学评估均为单侧肾肿瘤。11例术前考虑肾母细胞瘤的患儿和1例术前考虑肾透明细胞肉瘤的患儿在术前接受细针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为Ⅱ期及以下,予以4次术前新辅助化疗;6例术前考虑为肾细胞癌的患儿,均无淋巴结转移和静脉瘤栓,临床分期为T1N0M0或T2N0M0;其余2例术前考虑良性肿瘤。记录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病理结果、后续治疗和随访情况等。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肿瘤无破裂,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93.3±77.8)min,术中出血量(21.9±28.5)mL。施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7例,肾部分切除术3例。14例于术中放置引流管,术后(3.7±1.7)d拔管。住院时间(11.0±4.9)d,术后住院时间(5.1±3.6)d,住院费用(71 461.9±8 165.1)元。术后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病理结果为肾母细胞瘤11例,肾细胞癌6例,囊性肾瘤2例,肾透明细胞肉瘤1例;所有恶性肿瘤均无淋巴结转移。11例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均接受化疗,至随访截止日无复发病例。1例肾细胞癌患儿术后6个月复查提示肝和肺转移,家长放弃治疗。其余5例肾细胞癌患儿术后随访观察,观察6个月,无复发病例。1例肾透明细胞肉瘤患儿术后接受化疗,后续纵隔复发,目前仍在化疗。2例囊性肾瘤患儿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无复发。结论 在儿童肾脏肿瘤的手术中,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的精准和灵活的特点完成对无转移且临床分期为T1或T2的恶性肾脏肿瘤和其他良性肾肿瘤的切除,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025年03期 v.40 270-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短篇报道

  •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脐尿管鳞癌一例

    徐友涛;宋春景;刘经纬;

    <正>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1]),发病率占膀胱肿瘤的0.1%~0.7%。脐尿管癌患者中>94%为腺癌,而鳞癌和尿路上皮癌等相对较少~([2-3])。本文报道1例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经治的脐尿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3岁,2021年11月10日因间断肉眼血尿2个月伴尿频和尿痛就诊于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患者既往有膀胱切开取石术手术史。2021年9月7日门诊行B型超声和CT平扫发现膀胱前顶壁与下腹壁之间占位性病变。2021年11月30日泌尿系强化CT检查示膀胱占位考虑膀胱癌并盆腔淋巴结转移(图1)。2021年11月12日膀胱镜检查示膀胱顶部膀胱占位。

    2025年03期 v.40 275-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综述

  • 晚期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杨小钰;田建辉;陆鑫熠;蒋雷;倪健;杨蕴;

    阻塞性肺炎是晚期肺癌的常见并发症,与肺癌患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其病理机制复杂,气道阻塞、炎性反应、免疫功能紊乱和肺部微生物组失调可能是肺癌晚期合并阻塞性肺炎的重要环节,各个环节相互作用,产生恶性循环,临床治疗存在瓶颈。明确病理环节作用机制,有效打破级联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本文综述了晚期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以期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改善疾病预后。

    2025年03期 v.40 279-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在肝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张瑞;李明泽;卢姗;张淑君;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通过复杂的调控机制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 MALAT1)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MALAT1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调控作用及其与信号通路的关联。MALAT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肝癌的复发、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ALAT1通过调控可变剪接、外泌体分泌、代谢重编程和多条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耐药性。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揭示MALAT1与特定微小RNA(microRNA, miRNA)的互作机制及其上游调控网络,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2025年03期 v.40 285-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 《实用肿瘤杂志》稿约

    <正>《实用肿瘤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肿瘤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务人员及从事肿瘤科研与教学工作者。本刊突出实用性,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肿瘤学术领域研究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术交流。本刊欢迎下述稿件:肿瘤临床工作经验总结或论著;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肿瘤普查、普治及预防;抗癌药物研究、临床应用及评述;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成果;临床诊治新方法及新技术;综述与讲座;短篇与个案报道;误诊误治分析;专题讨论栏目的稿件以编辑部约稿为主。1投稿要求1.1欢迎通过本刊在线投审稿系统(www.syzlzz.com)投稿和查询稿件处理进度。1.2单位介绍信等材料寄送地址为: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实用肿瘤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310009,电话:(0571)87783654。1.3本刊对来稿有文字修改、删节权,凡涉及内容(原意)的修改,提供作者回修及核校清样时参考,文责自负。

    2025年03期 v.40 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