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肿瘤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肿瘤杂志》稿约

    <正>《实用肿瘤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肿瘤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务人员及从事肿瘤科研与教学工作者。本刊突出实用性,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肿瘤学术领域研究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术交流。本刊欢迎下述稿件:肿瘤临床工作经验总结或论著;肿瘤实验研究;肿瘤普查、普治及预防;抗癌药物研究、临床应用及评

    2013年05期 v.28 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 《实用肿瘤杂志》在线投稿审稿系统开通启事

    本刊编辑部;

    <正>为提高稿件处理效率,缩短文稿刊出时滞,本刊已开通《实用肿瘤杂志》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网址为http://www.syzlzz.com。该系统主要包含作者投稿、专家审稿和编辑处理三部分。作者可直接在网上投稿并查询稿件审理进度;审稿者可在线审稿,缩短评审周期并节约邮寄费用。投稿作者可登录在线系统网站,点击网页左侧"作者登录",进行用户注册,注册成功后可登录投稿系统

    2013年05期 v.28 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实用肿瘤杂志》2014年专题讨论栏目内容预告

    <正>《实用肿瘤杂志》2014年第1期至第6期专题讨论栏目分别拟定为: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肿瘤荧光示踪研究新进展;结直肠肿瘤治疗新进展;扩大肝癌介入治疗适应证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研究;结直肠癌转移的防治进展为重点组约专家笔谈,并相应增发相关内容文稿,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2013年05期 v.28 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关于提供E-mail地址和联系电话的通知

    本刊编辑部;

    <正>为了方便与各位作者及时联络,提高本刊文稿刊出的时效性,缩短文稿的刊出时滞,请各位作者在投稿时,除提供便于联系的电话号码外,务必提供E-mail地址,以便本刊根据稿件处理情况及时与作者联系。

    2013年05期 v.28 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 关于确定文稿作者的说明

    本刊编辑部;

    <正>科技文稿的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对修改,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仅对科研设计进行一般管理者,不能列为作者。集体署名的文稿必须明确能对该文负责的作者。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可在文后注明志谢。作者中如有

    2013年05期 v.28 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专题讨论_腹膜后肿瘤诊治研究进展

  •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周宇红;陆维祺;

    <正>软组织肉瘤(soft-tissue sarcomas,STS)是一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少见类型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儿童肿瘤的15%,成人肿瘤的1%[1],原发腹膜后软组织肉瘤(retroperitoneal sarcoma,RPS)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5%[2],但相对于肢体或躯干的软组织肉瘤处理更为棘手,预后更差。根据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数据库(SEER database)对1973-2001年间的

    2013年05期 v.28 45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诊疗中的难点聚焦

    童汉兴;邵叶波;张勇;

    <正>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PT)指来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的肿瘤,包括血管、神经等来源肿瘤,但不包括腹膜后脏器来源的原发肿瘤。PRPT的发病率远远低于腹膜后脏器来源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并被公认为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1-2],肿瘤能否完全切除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然而,由于

    2013年05期 v.28 460-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腹膜后脂肪肉瘤病理亚型与CT和MRI诊断

    曹颖丽;周建军;

    <正>腹膜后间隙是指腹后壁腹膜外与腹后筋膜之间的区域,从膈肌直达盆腔,向两侧移行于腹前外侧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T)是指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来源包括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组织、神经、淋巴组织和胚胎残留组织,不包括胰腺、肾、肾上腺等腹膜后实质性脏器和腹膜后的大血管来源肿瘤。腹膜后原发肿瘤的发病率低,其中恶性肿瘤超过

    2013年05期 v.28 464-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基础与临床研究

  • 新疆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张琰;马玲;单莉;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双环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Scorpions ARMS)检测68例NSCLC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第18、19、20和21外显子突变,统计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不同组织类型NSCLC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ARMS检测结果显示,68例NSCLC肿瘤组织中8例存在EGFR突变,突变检出率为11.8%,其中6例为EGFR第19外显子缺失改变,2例为EGFR第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腺癌与非腺癌EGFR基因突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更常见于腺癌。此外,比较EGFR基因突变与NSCLC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EGFR基因突变在性别、年龄、吸烟状况、肿瘤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更常见于腺癌。

    2013年05期 v.28 469-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CD64在监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中的意义

    吴志丹;周剑波;孟文俊;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恶性血液病患者136例,按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成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组内按白细胞(WBC)数<1.0×109/L、1.0~4.0×109/L、>4.0×109/L 3个水平分成3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4,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C反应蛋白(CRP),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CD64及CRP分别对感染的诊断能力。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组CD64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组内CD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分析对感染的诊断较CRP更可靠。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可作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并发感染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且CD64水平与WBC数量无相关性。

    2013年05期 v.28 473-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甘草酸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和NF-κB的抑制作用

    李松;祝剑虹;孙青;李维德;曹立平;杭春华;

    目的探讨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对人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甘草酸作用于U251胶质瘤细胞系,分别用CCK8和平板克隆的方法检测甘草酸对U251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的变化,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活性亚基p65核内表达的变化。结果经甘草酸处理后,U251细胞生存率降低,克隆形成能力减弱,凋亡细胞增多,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组甘草酸作用48小时明显降低胶质瘤细胞NF-κB核内表达水平。结论甘草酸能够明显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有关。

    2013年05期 v.28 476-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MicroRNA-29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江峰;凌志强;毛伟敏;

    目的探讨MicroRNA-29b(miR-29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R-29b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84例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29b的表达差异,并分析miR-29b表达情况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miR-29b不同程度低表达48例(57.2%),正常表达28例(33.3%),高表达8例(9.5%)。不吸烟患者癌组织中miR-29b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吸烟者(P<0.05);miR-29b相对低表达患者的肿瘤浸润程度低,TNM分期早(P<0.05);miR-29b相对低表达患者的无瘤生存期较非低表达患者长(P<0.05);miR-29b表达情况和肿瘤家族史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miR-29b相对正常组织低表达能减缓食管癌进展和改善预后,miR-29b低表达可能起着抑癌因子的作用,检测miR-29b表达情况可能对食管癌进展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2013年05期 v.28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胰腺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诊断

    韩波;

    目的探讨胰腺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5例行CT检查,1例行CT及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密度、边界、强化及转移特征。结果 6例患者共6个病灶,均位于胰体尾部,肿瘤均较大,最大径线5~10 cm,边界多较清楚,病变密度多不均匀,可见坏死囊变区,其中1例病灶以囊性成分为主,1例病灶可见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3例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例实性部分轻至中度强化,1例分隔轻度强化,1例可以看到完整包膜结构,1例病变可见肝脏转移。结论胰腺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可与胰腺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

    2013年05期 v.28 485-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p21的亚细胞定位及其意义

    邱荣元;王松柏;刘崇梅;冯喜华;万焱鑫;伍小琼;何生松;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p21的亚细胞定位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15例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肝癌病理标本,包括同一病例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分为肝癌组、癌旁组、肝硬化组,采用S-P法分别行p2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观察p21的亚细胞分布,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癌细胞分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CC组和癌旁组均有p21的高表达(35.7%,38.3%),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高于肝硬化组(10.4%,P<0.01)。p21核内表达的阳性率,肝硬化组与癌旁组相似(91.7%,93.2%,P>0.01),明显高于肝癌组(24.4%,P<0.01),p21细胞质表达的阳性率最高(75.6%,P<0.01)。p21的亚细胞定位分布与肝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乙肝病毒的感染、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1或>0.05),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转移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低分化、伴有肿瘤转移的肝癌患者,其p21的细胞质表达率更高。结论在肝硬化向肝癌转化的过程中,伴有p21亚细胞定位的改变,即由胞核移位到细胞质,且肿瘤细胞恶性程度愈高,肿瘤转移愈早,细胞质移位比例愈高。且这种亚细胞定位分布的改变,与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乙肝病毒的感染、肿瘤大小无关。

    2013年05期 v.28 48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术中直肠冲洗对直肠癌局部复发影响的Meta分析

    王君辅;谢勇;李红浪;

    目的探讨术中直肠冲洗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9篇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定量综合,以直肠癌根治术中行直肠冲洗治疗的患者为冲洗组,以仅施行直肠根治术未行直肠冲洗的患者为对照组(未冲洗组),比较2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计算其风险比(R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有5 451例患者参与,其中4 153例接受直肠冲洗,1 298例未接受直肠冲洗。文献纳入研究显示,9项研究评估了直肠冲洗对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总复发率为7.1%(387/5 451),冲洗组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为5.9%(245/4 153),低于未冲洗组的10.9%(142/1 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5,95%CI:0.45~0.69,P<0.01);其中5项研究评估了直肠冲洗可显著降低吻合口复发的风险:冲洗组局部复发率为5.8%低于未冲洗组局部复发率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7,95%CI=0.46~0.71,P<0.00001)。术中直肠冲洗对显著降低吻合口复发率无影响(RR=0.3,95%CI=0.12~0.71,P=0.007)。亚组分析:采用TME术中直肠冲洗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总的复发率6.7%,冲洗组复发率5.8%(230/3 971),低于未冲洗组的复发率10.1%(114/1 127),合并RR值为0.53(95%CI:0.4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Meta分析可能合理,建议术中直肠冲洗,并可能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及吻合口复发。

    2013年05期 v.28 492-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 肺癌患者血清中RCAS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徐春华;于力克;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SiSo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RCAS1)水平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90例肺癌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102名健康体检者血清RCAS1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清RCAS1水平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程进展肺癌患者RCAS1的阳性率逐步升高,肺癌Ⅲ、Ⅳ期患者RCAS1阳性率(82.8%、95.8%)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42.9%、56.5%)(P值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RCAS1阳性率(80.6%)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44.4%)(P<0.05)。RCAS1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73.3%,特异性为96.9%,准确性为88.5%。结论 RCAS1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一项新的肺癌标志物应用。

    2013年05期 v.28 499-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结直肠癌5-FU敏感性相关基因的文献计量学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纪强;姜茂竹;曾融;麦仲伦;张积仁;

    目的对结直肠癌5-FU敏感相关基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寻找5-FU敏感相关关键基因提供参考。方法以Embase、Pubmed为文献检索数据库,对纳入的105篇文献分别对其出版年、国家、期刊、研究机构、作者及所研究基因进行计量学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5-FU敏感相关基因文章在发表年限上呈波动式分布;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期刊、机构、作者分别为USA、Clin Cancer Res、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W.Ichikawa;其中TYMS是最为热点的基因(36篇);105篇文献共涉及57个结直肠癌5-FU敏感相关基因,其蛋白主要涉及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周期等。Hub基因共有21个,bottleneck基因有16个。结论结直肠癌5-FU敏感相关基因已形成多基因预测模型趋势,TP53、YMS等基因在结直肠癌5-FU疗效预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2013年05期 v.28 502-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甘咏莉;葛荣;丁锦华;刘创峰;

    目的探讨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乳腺E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男性1例,女性14例。选择典型蜡块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5例患者年龄40~79岁,中位年龄64岁。肿瘤直径1.5~6.0 cm,平均3.4 cm。肿瘤周围有纤维包膜,大多数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瘤细胞柱状排列、极性紊乱,并缺乏肌上皮细胞;部分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筛状或微乳头状,其内可见纤维血管间隔。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ER和PR,包膜内及周缘均未见肌上皮标记CK5/6、p63和calponin表达,Ki-67增殖指数5%~30%。术后随访5-48月,12例获随访资料者中仅1例伴有微浸润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EPC被视为一种特殊亚型的浸润性癌,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和极好的预后,临床治疗可参照导管原位癌的治疗原则。

    2013年05期 v.28 506-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与血清CRP、Alb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左丽;徐迎春;陶莉;李纲;张凤春;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50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一线含铂两药方案化疗,评价化疗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CRP及Alb水平的变化,同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5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总有效率(RR)为29.3%,疾病控制率(DCR)为7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6.0月(1-54月);150例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66.7%,2年总生存率为30.0%。(2)CRP在不同的病理类型中比较,肺鳞癌及未分化癌组明显高于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血清CRP变化与疗效有关;治疗前、后血清CRP和Alb联合检测结果与生存情况相关。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方案为含铂两药方案;血清CRP、Alb的测定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3年05期 v.28 509-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复发并转移临床病理分析

    王志强;周先明;宋文灿;赵志光;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观察1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并随访5年,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男性,60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血尿伴尿频、尿痛。影像学发现膀胱顶底部肿块4.7 cm×3.9 cm,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组织学见黏液背景的细胞稀疏区和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密集区,伴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坏死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瘤细胞Vimentin、CK、Hcaldesmon和SMA阳性,Desmin、S-100、EMA、ALK-1、CD34、Bcl-2、CD99阴性。术后3年膀胱肿瘤复发经尿道切除,组织学见神经节样细胞。术后5年患者出现肺、脑、骨、脾、肌组织和皮下软组织转移,3月后患者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恶性转化为一老年男性、ALK阴性患者。一旦发生转移患者处于进展高级别状态,预后差。

    2013年05期 v.28 513-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鲁光平;潘骥群;周雪峰;于志坚;

    目的观察和评价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和不良反应。方法 5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在以卡培他滨为主的两药联合化疗完成后,给予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剂量1 250 mg/m2,每天早、晚餐后30分钟口服,连服14天,21天为1周期,每2周期评价疗效,病灶进展则停药;对照组24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CR 0例,PR9例,SD 16例,PD 5例,有效率为30.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3.3%(25/30),TTP、中位生存期及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1月、11.7月和56.7%、36.7%。对照组TTP、中位生存期及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4月、10.6月和54.1%、33.3%。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者占63.3%(19/30)。实验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60.0%)、皮肤色素沉着(46.7%)、腹泻(13.3%)、恶心、呕吐(13.3%)、口腔发炎(6.7%)、白细胞减少(20.0%)及血小板减少(10.0%),均能够耐受。结论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2013年05期 v.28 516-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硼替佐米联合表柔比星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朱晶晶;李黎;叶琇锦;何静松;蔡真;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表柔比星及地塞米松(P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有103例MM患者接受过2~10个疗程PAD方案化疗。PAD方案:硼替佐米(万珂)1.0~1.3 mg/m2,在第1、4、8天和l1天给药,在3秒内快速静脉注射;表柔比星9 mg/m2,在第2、5、9天和l2天给药;每次静脉注射硼替佐米当天及次日即第1、2、4、5、8、9、11天和12天,给予地塞米松2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28天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总体反应率[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CR)+部分缓解(PR)+轻微反应(MR)]为88.3%(91/103),治疗有效率(CR+PR)为73.8%(76/103)。其中有32例在PAD方案治疗前接受过PD方案治疗的患者,23例有效,治疗有效率(CR+PR)为71.9%(23/32)。最常见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外周神经病变、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带状疱疹、呼吸道感染、浆膜腔积液/浮肿、血栓形成、皮疹、溶血等,经对症处理或延长化疗间歇时间后均可以减轻或恢复。结论 PAD方案在初发或难治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单药万珂或PD两药联合,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首选。

    2013年05期 v.28 520-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感染的效果评价

    吴茗;马金香;李雪娴;

    目的系统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白血病患者(AL)在化疗后出现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12年4月发表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上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文献,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包括异质性检验、相应的效应值合并及偏倚的评估。结果共纳入18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AL患者化疗后加用G-CSF降低感染的RR=0.73(95%CI:0.62~0.86,P=0.000);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化疗后加用G-CSF的RR=0.82(95%CI:0.70~0.96,P=0.016);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加用G-CSF的RR=0.95(95%CI:0.84~1.07,P=0.410)。国外AL患者化疗后加用G-CSF降低感染的RR=0.90(95%CI:0.81~0.99,P=0.031);中国AL患者化疗后加用G-CSF降低感染的RR=0.48(95%CI:0.38~0.60,P=0.000)。结论 AL患者诱导缓解和巩固化疗早期加用G-CSF能降低感染率,这种效果主要体现在ALL患者中而对AML的效果不明显;国内外AL患者使用G-CSF降低感染的疗效一致。

    2013年05期 v.28 523-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项晓军;张凌;陈俊;熊建萍;

    目的评价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复发转移)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2月接受伊马替尼一线治疗的晚期GIST患者30例,分析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起始剂量400 mg/d起,获得完全缓解1例(3.3%),部分缓解17例(56.7%),疾病稳定10例(33.3%),疾病进展2例(6.7%)。中位PFS为32.5月,中位OS为58.2月。绝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为1~2级,主要表现为水肿(80.0%)、贫血(56.7%)、恶心(43.3%)、腹泻(30.0%)及乏力(26.7%)。3级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6.7%)和贫血(3.3%),无4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GIST疗效好,患者对于400 mg/d的治疗剂量耐受良好。

    2013年05期 v.28 529-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胸壁神经鞘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

    张淑芬;王春;马周鹏;朱建忠;

    目的分析胸壁神经鞘瘤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胸壁神经鞘瘤的MDCT和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右侧胸壁9例,左侧胸壁6例。肿瘤形态多较规则,6例呈类圆形,9例梭形,最大直径约3.7~13.4 cm,平均6.3 cm。瘤-肺界面均光整,13例肿瘤与胸壁广基底相邻,二者夹角呈钝角;2例较大肿瘤的瘤体主体在肺内,与胸壁夹角呈锐角。肿瘤CT平扫呈不均匀较低密度,8例内见斑片状、条状相对略高密度区,2例见钙化。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多样,多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以岛状分布的片状、线条状、斑点状强化多见。2例较大肿瘤内侧见压迫性肺不张,7例病灶周边胸膜增厚,2例伴有胸腔积液,9例相邻肋骨间隙增宽,肋骨见弧形压迹。结论 MDCT对胸壁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2013年05期 v.28 53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腹膜后肾周肿瘤的CT、MRI诊断价值研究

    张涛;陆健;傅爱燕;

    目的探讨CT、MRI对腹膜后肾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周肿瘤均行多排螺旋CT或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征象。结果肾周淋巴瘤6例,4例CT表现为肾周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2例MRI表现为T1WI上呈稍等信号,在T2WI上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肾周转移瘤5例,CT、MRI表现为周围巨大肿块,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毗邻大血管被包绕或侵犯,邻近肾脏受侵。肾周脂肪肉瘤3例,肾周肿块以脂肪密度或信号为主,内见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肾周脂肪瘤2例,表现为肾周脂肪密度或信号肿块。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肿块信号不均,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肾周神经节细胞瘤1例,表现为肾周囊性肿块,内见分隔,包绕毗邻血管,增强后分隔及边缘强化。结论 CT、MRI能对腹膜后肾周肿瘤精确定位,显示肿块与邻近脏器、血管的关系,CT、MRI对脂肪类肿瘤、淋巴瘤及部分神经源性肿瘤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2013年05期 v.28 536-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肾周淋巴瘤的CT、MRI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傅爱燕;张涛;陆健;夏淦林;

    目的探讨CT、MRI对肾周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淋巴瘤的CT、MRI表现;从肿瘤的形态、境界、密度/信号改变以及强化程度分析总结。结果 19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表现为肾周团块状或条片状软组织肿物,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境界不清;可侵犯肾脏实质、肾周筋膜、肾上腺,可包绕肾门或腹膜后血管但不侵犯。CT平扫等密度,CT增强后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强化均匀,动脉期CT值上升<20 HU或40 HU。T1WI、T2WI混杂信号或等信号,DWI呈明亮的高信号,MRI增强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结论肾周淋巴瘤具有较为典型的CT、MRI表现,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3年05期 v.28 540-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腹膜后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附3例报告)

    胡洁;王天科;倪昆;熊冠军;

    目的探讨腹膜后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辅助诊断与同类型肿瘤鉴别。结果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Vim和Act呈强阳性反应,而Des、CD34、CD117、S-100、Keratin、EMA皆阴性反应。结论发生在后腹膜的肿块,组织学光镜下表现为梭形的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细胞母细胞混合增生,呈神经鞘瘤样结构伴有淋巴反应,应考虑本瘤可能,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

    2013年05期 v.28 544-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短篇与个案报道

  • 肾孤立性纤维瘤1例报告

    陈志强;何芊;赵伟平;

    <正>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主要发生在胸膜,发生于肾脏者临床罕见。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曾被认为是好发于胸腔脏层及其他浆膜腔或四肢和躯干软组织的肿瘤,随着实质性脏器发生者陆续被报道,目前发现SFT几乎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发生于肾脏少见,国内外文献仅报告30余例。2012年11月1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收治肾脏孤立

    2013年05期 v.28 546-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神经纤维瘤病Ⅱ型(附1例报告)

    吴桂平;姜旋;周支力;于湧;

    <正>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分为NF-1(周围型)和NF-2(中枢型)。NF-2发病率1/21万,患病率1/3.3~4万,表型多样,外显率100%[1]。其典型临床特征是双侧前庭神经施万细胞瘤。NF-2的致病责任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2q12.2,全长为120 kb,编码产物称为施万细胞瘤蛋白(Merlin蛋白)为抑癌基因[2]。结合本院2010年收治1例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患者

    2013年05期 v.28 548-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综述与讲座

  • 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的发生

    崔婷婷;席淑华;

    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机制参与的结果,涉及到一系列信号传导分子的改变。其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MAPK信号传导通路是复杂的网络系统,在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以及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3年05期 v.28 550-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孔芳芳;应红梅;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调强放疗(IMRT)技术以其剂量学优势逐步取代了常规放疗技术,成为鼻咽癌首选的放疗方法。本文从调强放疗的特点及优势、鼻咽癌靶区的确定及勾画、处方剂量、临床疗效及失败模式、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一综述。

    2013年05期 v.28 553-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介入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

    赵强德;丁剑午;

    近年来介入治疗在我国崛起,在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外周静脉化疗比较,介入治疗可以使进入肿瘤的药物浓度提高,直接杀伤癌细胞,减少全身不良反应,或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组织发生缺血坏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肺癌的介入治疗目前还属于姑息性治疗手段,其特点能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性介入治疗已成为中晚期肺癌治疗的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从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经皮肺穿刺介入治疗、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等5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肺癌的介入治疗作一综述。

    2013年05期 v.28 558-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征订和征稿启事

    <正>《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报道医药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刊物,从2003年起,正式被医学领域中最权威的美国《医学索引》,即IM/Medline收录,刊物印刷本被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永久收藏。2008年起,《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此外,《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还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

    2013年05期 v.28 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