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诗权;钟月圆;黄杰安;覃蒙斌;唐国都;姜海行;
目的研究siRNA下调鞘氨醇激酶-1(Sphk1)的表达对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凋亡、侵袭以及ERK和p38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siRNA抑制Sphk1的表达;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力的变化,Western杂交检测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Sphk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uPA)的分泌。结果 Sphk1 siRNA显著抑制Sphk1 mRNA和蛋白表达,并可诱导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抑制Sphk1的表达可降低ERK和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并促进p38和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同时可抑制细胞MMP-2、MMP-9和uPA的分泌。结论抑制Sphk1可能是通过抑制ERK并激活p38 MAPK通路,下调MMP-2、MMP-9和uPA的分泌,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2011年05期 v.26 468-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梁斌;刘戈飞;谢建平;李蕊;宋旭红;
目的检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NADP(H)-dependent retinol dehydrogenase/reductase,NRDR]及其选择性剪接亚型NRDRB1 mRNA的表达,建立SYB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NRDR及其选择性剪接亚型mRNA的方法,为准确、快速分析NRDR、NRDRB1基因表达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子宫颈鳞癌组织中NRDR、NRDRB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重组质粒经蓝白筛选、酶切、测序鉴定后,作为阳性克隆标准品,用于标准曲线的制备,由此可定量检测出每一样品模板中NRDR、NRDRB1起始拷贝数。结果阳性克隆标准品制作的标准曲线可显示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NRDR:r=0.994,NRDRB1:r=0.997),可用于NRDR及其选择性剪接亚型基因表达的起始拷贝数定量测定。结论 RQ-PCR方法较常规PCR技术更为准确、特异、灵敏,对定量检测及研究NRDR及其选择性剪接亚型表达有积极意义。
2011年05期 v.26 472-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 闫圆圆;黄勇;李文武;白人驹;付政;穆殿斌;郭洪波;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FDG PET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FDG PET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肿瘤Ki-67表达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食管癌患者47例,于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测得SUVmax。术后取得肿瘤标本,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HE染色确定病理分级,分析SUVmax、Ki-67、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1)47例患者中共47个食管鳞癌原发病灶,SUVmax为1.9~24.0,平均为12.504±6.805,Ki-67平均指数为(67.837±29.798)%,经统计学分析,SUVmax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r,值为0.581,P<0.05。(2)47例中高分化鳞癌13例,中分化鳞癌16例,低分化鳞癌18例。高、中、分化鳞癌的平均SUVmax分别为9.787±1.4771、2.313±0.479和15.053±2.147,经统计学分析,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SUVmax可间接评价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能力,SUVmax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肿瘤的病理分级。
2011年05期 v.26 47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马靓;茅国新;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黏蛋白基因1(Muc1 mRNA)及CEA,探讨其对NSCLC微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72例NSCLC癌患者、1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serv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对其外周血进行Lunx mRNA和Muc1 mRNA的检测;以免疫化学发光测定法,检测其血清的CEA水平。结果 Lunx mRNA和Muc1 mRNA在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率与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表达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Muc1 mRNA的表达还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以多种指标多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为最高。结论 Lunx mRNA和Muc1 mRNA是检测NSCLC微转移的良好指标。两者联合CEA检测可以提高肺癌检出率。
2011年05期 v.26 481-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王惠;桂鸣;雍永宏;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在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7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和第1周期及第6周期化疗结束后血清中cTnT值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VF)、左室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RT)的变化。结果 78例患者完成6周期化疗进入统计分析,和化疗前相比c,TnT在第1周期和第6周期化疗结束后均明显增高(P<0.05),而LVEF和FS没有明显变化(P>0.05),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E/A及IRT无明显变化(P>0.05),第6周期化疗结束后E/A下降(P<0.05)I,RT延长(P<0.05)。结论 cTnT水平升高可以作为评价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的一个指标,而超声心动图参数在早期无明显变化。
2011年05期 v.26 486-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刘春来;薛东炜;刘屹立;王平;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As2O3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处理耐药膀胱移行细胞癌株BIU-87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三氧化二砷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处理耐药膀胱移行细胞癌株BIU-87细胞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s,urvivin表达明显减少,凋亡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均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As2O3可增强化疗药物作用,部分逆转膀胱癌的耐药性,并促进凋亡,且呈现浓度依赖性。
2011年05期 v.26 489-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贺凯;刘明华;任美萍;李蓉;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裸鼠人肝癌细胞SMMC-7721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SMMC-772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比较肿瘤体积(T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变化检测槲皮素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试槲皮素对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结果槲皮素治疗组不同程度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腹腔注射给药4周后,TV、RTV和T/C%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50 mg/kg处理组MVD值(19.35±2.88)与对照组的MVD值(42.56±4.98)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槲皮素可抑制裸鼠人肝癌SMMC-7721移植瘤生长,降低移植瘤MVD,从而抑制肝癌的侵袭转移。
2011年05期 v.26 493-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李青;陈陆俊;谢军;鲁常青;田波;虞华明;樊祥山;
目的探讨MT2-MMP在子宫颈癌变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瘤内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2-MMP的表达和瘤内微血管分布。结果 MT2-MMP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以不表达或低表达为主,而在子宫颈癌变过程中其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子宫颈鳞癌Ⅲ级及CINⅡ~Ⅲ级的患者,其MT2-MM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Ⅰ级的患者(子宫颈鳞癌Ⅲ级vs CINⅠ级,P=0.0009;CINⅡ~Ⅲ级vs CINⅠ级,P=0.0323),子宫颈鳞癌Ⅰ~Ⅱ级的患者,其MT2-MMP的表达水平亦高于CINⅠ级的患者(P=0.0807);同时,子宫颈癌变过程中,MT2-MMP的表达水平和瘤内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3176,P=0.0015)。结论 MT2-MMP参与子宫颈鳞癌的发生与发展,并参与促进瘤内微血管的形成,其作为子宫颈鳞癌诊断和治疗潜在分子靶标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1年05期 v.26 496-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陶锋;许国权;王松祥;吕杰青;傅燕萍;单水阳;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浸润深度胃癌中定位检测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亚甲蓝多点注射对90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5-10分钟内,在胃周可找到蓝染淋巴结,即SLN,将其送病理切片,随后行D2或D2以上手术。胃标本及其余胃周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90例中88例检出SLN,检出率97.8%。88例SLN中,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86.2%(50/58),准确性90.9%(80/88),特异性100.0%(30/30),假阴性率13.8%(8/58)。同时,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准确率随胃癌浸润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胃癌部位按L区、M区、U区的顺序而呈降低趋势。结论亚甲蓝多点注射是一个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的检测胃癌前哨淋巴结淋巴结的方法,早期胃癌SLN的敏感性、准确率较高。L、M区胃癌SLN的敏感性、准确率较U区更高。
2011年05期 v.26 500-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盛春华;鲍锋;徐爽;常春艳;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6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NP方案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免疫功能、3年生存率及安全性等。结果两组间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层研究肺腺癌,研究组客观缓解率52.6%,对照组42.1%;研究组KPS评分总提高率93.8%,对照组78.8%;研究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和CD56+的阳性率及rDNA转录活性分析(Ag-NORs)IS值显著上升;研究组3年生存率25.0%,对照组15.2%;研究组对外周血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疗效。
2011年05期 v.26 503-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王蓓;王淅;吕晓皑;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反应率及不良反应,进一步了解该方案治疗可获取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时间(OS)。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35例晚期三阴乳腺癌。所有患者均一线接受GC方案(吉西他滨针1 000 mg/m2,d1、d8+顺铂针25 mg/m2,d1-3,每21天重复)化疗。患者每2周期接受疗效评价。统计肿瘤反应率和不良反应,通过后续随访,统计TTP和OS。结果 35例晚期三阴乳腺癌,均有可评价病灶。21例继往接受了含紫杉类药物辅助化疗,14例患者继往接受了含蒽环类药辅助化疗。入组后患者共接受2~6周期GP方案化疗,中位数为3.8周期。完全缓解(CR)2例(5.7%),部分缓解(PR)10例(28.6%),疾病稳定(SD)6例(17.1%),疾病进展(PD)7例(20.0%),总反应率(ORR)为34.3%。中位TTP为7.0月,中位OS为13.0月。结论晚期三阴乳腺癌接受GP方案化疗有较高反应率,耐受性好,但TTP较短,生存时间有限,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靶点。
2011年05期 v.26 507-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王秋鹏;甘梅富;王四玲;张建伟;周涛;
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提高对颗粒细胞瘤的认识。方法分析2006年至2010年台州医院收治的14例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4例均表现为皮下或深部软组织无痛性的孤立性肿块。肿瘤位于食管6例,腰部及胸背部3例,左下腹壁1例,左上臂1例,阴囊1例,左肺上叶支气管1例,右肺上叶支气管1例。肿瘤直径0.3~4 cm,平均1.3 cm。镜下14例GCT形态相似,肿瘤由呈巢或片状排列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组成,胞质呈嗜伊红细颗粒状。免疫组织化学S-100和NSE阳性,1例CD68弱阳性,Desmin、CK阴性。14例GCT中13例良性1,例细胞不典型性。1例不典型病例及5例良性病例呈膨胀性生长,另8例良性病例呈浸润性生长。11例经随访5-38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3,例失访。结论颗粒细胞瘤为一种少见的具有雪旺细胞分化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临床及形态学容易误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5期 v.26 510-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王旭林;王红梅;金晓燕;钱光煜;梁勇;杨林军;
目的分析近年来浙江台州市甲状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新特点,探讨其发病趋势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台州市立医院2004-2009年手术治疗的320例甲状腺癌临床资料分类,按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用SPSS 12.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男女性别比为1∶2.4。发病年龄<40岁患者,2004-2006年共21例(18.3%),2007-2009年共69例(3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例术前B超提示甲状腺癌,术后确诊166例,诊断符合率占83.0%。甲状腺乳头状癌303例(94.7%)。96例伴发甲状腺良性疾病(30.0%),其中合并桥本甲状腺炎44例(13.8%)。微小癌167例(52.2%),前后3年间所占比率分别为44.3%和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台州地区甲状腺癌发病女性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呈提前趋势,病理类型仍以乳头状癌为主,甲状腺癌合并良性结节以桥本甲状腺炎为主,微小癌检出率明显增高,B超发现甲状腺癌起关键作用。对此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2011年05期 v.26 514-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何少忠;孙新臣;肖震宇;熊士忠;赖景春;汪琛;钟豪;
目的通过观察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的毒副反应,比较分析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放射反应的差异。方法观察2009年2月-2011年3月8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的毒副反应,主要观察急性皮肤反应、急性口咽黏膜反应、血液毒性、张口受限及口干症状。结果调强组患者的急性皮肤反应、口干、张口受限的症状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腔黏膜急性反应、血液毒性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可明显降低急性放射性皮炎、口干及张口受限的发生,而口腔黏膜炎及血液毒性则无明显改善。
2011年05期 v.26 517-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胡祖健;徐海滨;何俊玲;苏昆仑;杨欧欧;杨文伟;
目的探讨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大汗腺癌患者ER、AR和GCDFP-15的表达,同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表现如年龄分布、肿瘤部位以及肉眼形态和影像学特点与非大汗腺型乳腺癌无明显差别。乳腺大汗腺癌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具有大汗腺分化,免疫组织化学表现为较高的ER、PR阴性率和AR阳性。结论乳腺大汗腺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肿瘤,无特异性的临床特征,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较好的预后。
2011年05期 v.26 520-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金芳玲;胡祖良;马海锋;杜锦跃;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较单纯手术治疗能否改善总生存率。方法Ⅱa~Ⅲ期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组及单纯手术治疗组,每组30例。化疗使用PF方案,DDP 75 mg/(m2.d),d1,5-FU 500 mg/(m2.d),d1-5持续滴注,第1次化疗与第1次放疗同时实施,每3周1个疗程,放疗期间共2个疗程。放化疗结束后2-4周行食管癌根治术。放疗剂量PTV靶区给予每次2.0 Gy,5次/周,总剂量50 Gy。结果给予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组患者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均能够完成同期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组并发症多于单纯手术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年生存率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组分别为83.3%、65.3%、42.8%,单纯手术组分别为80.0%、41.6%、25.0%(χ2=3.992,P=0.046)。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总生存率,且不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5期 v.26 523-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李世德;尹文军;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术中应用髂内动脉结扎、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未行控制出血4种方法控制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骶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控制出血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髂内动脉结扎(A组)20例,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B组)11例,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C组)22例,未行控制出血的对照组(D组)31例。比较各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骶神经损伤、休克死亡等并发症。结果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C组)出血量最少([1788.64±523.48)mL],手术时间([163.18±21.13)分钟]和住院时间([12.81±2.19)天]最短,同时并发症发生率(1/22)最少;未行控制出血的对照组(D组)出血量最多([5068.54±1905.54)mL;]髂内动脉结扎(A组)和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B组)手术时间均较其他两组长。结论暂时性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可有效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的方法。
2011年05期 v.26 526-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吴骁;张晓红;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继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少见的Castleman病继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例16岁男性患者,4年前初发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脱发、眼睑浮肿、面部红斑,病理诊断为Castleman病;3年后上述症状复发,并出现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升高,诊断为Castleman病继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 Castleman病可继发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其发病可能与Castleman病导致的免疫异常有关。
2011年05期 v.26 530-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