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二琳;王玉叶;韩瑞发;孙岩;
目的了解重组卡介苗(BCG)和野生BCG对人外周单核细胞(hPBMC)上TLR的调节差异,揭示hIFN-α-2b对hPBMC上TLR4的表达是否具有协同增强效应,以及BCG介导免疫细胞活化效应的新机制。方法比较研究重组hIFN-α-2b-BCG和野生型BCG,及其上清和等量干扰素对TLR4表达的调节,以及表达TLR4淋巴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以淋巴细胞作为空白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对TLR4进行检测,MTT法检测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结果证实了重组BCG和野生BCG对hPBMC的TLR4的表达均有正调节及抗肿瘤效应;重组BCG对hPBMC的TLR4表达的调节优于野生BCG(P<0.05);重组BCG上清和外源性等量干扰素对TLR4表达皆有正调节作用,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重组BCG上清与野生BCG上清相比,对hPBMC诱导TLR4表达差别显著(P<0.05);与野生BCG组相比,重组BCG组表达TLR4的hPBMC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显著增强(P<0.05)。结论重组BCG的脂多糖和持续分泌的hIFN-α-2b对hPBMC的TLR4表达均有正调节作用,并加强表达TLR4淋巴细胞的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
2010年02期 v.25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袁岱岳;黄宝玉;赵任;梅广林;朱建伟;
目的研究靶向干预N-WASP蛋白的VCA功能区对大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N-WASP蛋白CA结构区域信息但缺乏V结构区域信息的重组表达质粒(CA质粒),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及空质粒导入人高侵袭性大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内,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Transwell侵袭小室和制备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检测转染后LoVo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LoVo细胞的穿膜细胞数量较空质粒转染组及未转染组明显减少(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的裸鼠肝脏表面的转移瘤结节数较空质粒转染组及未转染组明显减少,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质粒组和未转染组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靶向干预N-WASP蛋白的VCA功能区能有效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2010年02期 v.25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苏翔宇;李苏宜;刘琳;
目的研究奈达铂(NDP)联合顺铂(DDP)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NDP联合DDP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中效原理法判断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采用RT-PCR和蛋白印迹法分析Ki-67及Bax表达的变化。结果NDP、DDP均明显抑制Eca-109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两者联合使用低浓度时呈拮抗效应,高浓度时呈协同效应;IC50浓度的NDP、DDP和1/2IC50(NDP)+1/2IC50(DDP)对Eca-109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1.9±4.1)%、(47.4±2.9)%和(52.5±0.9)%;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Ki-67基因(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Bax基因(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1/2IC50浓度NDP和DDP联合应用与两药IC50浓度单独应用相比,对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能力均有明显增强。
2010年02期 v.25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姜福胜;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治疗对食管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入选36例初治的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IGF-1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血清TGFβ-1的含量。食管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治疗的GLF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IGF-1和TGFβ-1的变化。结果食管癌组患者化疗前血清IGF-1和TGFβ-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与化疗前比较,食管癌组患者化疗2周期后IGF-1和TGFβ-1含量显著下降(P<0.01),接近正常组。结论西他滨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治疗可降低食管癌患者血清IGF-1和TGFβ-1的水平,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
2010年02期 v.25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胡辉;荆绪斌;蔡先彬;王钦加;
目的探讨姜黄素活化caspase-3诱导食管癌Ec-109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20、40、80mmol/L姜黄素作用于食管癌Ec-109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亚二倍体凋亡峰变化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blot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及caspase-3表达。结果姜黄素呈剂量依赖性诱导食管癌Ec-109细胞凋亡,20、40、80mmol/L姜黄素作用后,细胞亚二倍体凋亡峰分别为(16.07±1.71)%、(25.54±1.25)%、(37.67±1.09)%,对照组为(3.65%±0.5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6.14,P<0.01)。上述浓度姜黄素作用6小时后线粒体膜电位出现降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5.37,P<0.05);12小时出现细胞色素C表达,24小时检测到caspase-3表达,且姜黄素浓度越高,细胞色素C及caspase-3表达越明显。结论姜黄素通过损伤细胞线粒体,使之释放出细胞色素C,激活caspase-3,而且其呈剂量依赖性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
2010年02期 v.25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顾建建;卢丹;
目的研究多个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原发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患者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卵巢癌、16例良性卵巢肿瘤及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gp、GST-π、Topo-Ⅱ和LRP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在卵巢癌中,P-gp、GST-π、Topo-Ⅱ、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58.8%、76.3%和73.8%,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各自相应的基因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性卵巢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中P-gp、GST-π、Topo-Ⅱ、LRP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耐药相关蛋白存在共同表达现象,且具有不同的化疗反应性。P-gp、GST-π、LRP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Topo-Ⅱ则无关(P>0.05);P-gp、LRP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GST-π、Topo-Ⅱ则有关(P<0.05);P-gp、GST-π、Topo-Ⅱ、LRP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术后残余病灶大小均无关(P>0.05)。结论卵巢癌存在原发性耐药并涉及多个耐药基因的共同表达。联合检测对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和判断化疗疗效具有指导意义。
2010年02期 v.25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郑波;张红;
目的观察芪薏益肝煎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右腋下皮下接种传代7天的腹水型H22肝癌细胞,建立实体瘤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中药组和5-FU组,每组10只;用药15天后取瘤称重、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芪薏益肝煎对小鼠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37.3%,5-FU组为50.5%。survivin及caspase-3在三组中均呈阳性表达,中药组和5-FU组survivin表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aspase-3表达增强(P<0.01)。结论芪薏益肝煎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survivin及caspase-3表达有关。
2010年02期 v.25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高碧燕;张明;杨毅;吴星娆;金丛国;
目的探讨Ki-67抗原与子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NACT)和放射治疗(RT)的敏感相关性。方法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检测32例宫颈鳞癌组织Ki-67的表达。结果化疗前患者Ki-67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段组(<45岁和≥45岁)、不同临床期别组(Ⅰb~Ⅱa和Ⅱb~Ⅲb)和不同病理分级组(高中分化和低分化)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9、0.000)。化疗后患者Ki-67表达水平与化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化疗前Ki-67表达程度不同,化疗和化放疗的疗效明显不同,化疗疗效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化放疗疗效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对化疗和化放疗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结论子宫颈鳞癌治疗前Ki-67表达强度与化疗敏感性呈正相关;虽然存在Ki-67阳性表达强度愈强、NACT+RT的完全缓解率愈高的趋势,但未显示明显的放射敏感相关性;治疗前检测Ki-67表达可以为预测化疗和放疗敏感性提供客观依据,但Ki-67能否确定为预测子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和放疗敏感性的可靠指标还需增加样本作进一步研究。
2010年02期 v.25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王繁;王宗敏;唐云炳;
目的探讨Cyclin D1、p16在青年妇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及子宫颈早期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观察Cyclin D1、p16在CINⅠ级40例、CINⅡ及CINⅢ级各20例、早期浸润癌30例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设立30例正常子宫颈及慢性炎性反应子宫颈上皮作对照组。结果Cyclin D1、p16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低表达,在CINⅡ~Ⅲ级组和早期浸润癌组中表达升高,且有递增的趋势(P<0.01)。Cyclin D1在正常子宫颈组与CINⅠ组,CINⅡ组与子宫颈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正常子宫颈组和CIN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级组中p16表达亦较低,与子宫颈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浸润癌中Cyclin D1与p16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yclin D1和p16与CIN及癌变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恶性转化的指标之一。
2010年02期 v.25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康欢荣;蒋建;肖文华;朱建华;
目的观察血清瘦素(leptin)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分结肠癌组(40例)、溃疡性结肠炎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癌胚抗原(CE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结肠癌组血清TC、TG、瘦素、CEA、VEGF含量升高(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血清TG、瘦素含量升高(P<0.05);与结肠癌组比,溃疡性结肠炎组血清瘦素、CEA、VEGF含量降低(P<0.05),TC、TG含量无明显改变。血清瘦素与TC、TG、VEGF呈正相关,而与CEA无相关性。结论血清瘦素可能通过VEGF发挥其对结肠癌的促进作用。
2010年02期 v.25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黄伟平;翁志梁;余志贤;万丽;吴秀玲;
目的研究UroplakinⅢ(UPⅢ)在侵袭性膀胱癌(aggressive bladder cancer)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74例侵袭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标本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UPⅢ的表达情况及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侵袭性膀胱癌的临床病理学指标关系。结果UPⅢ在侵袭性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74例侵袭性膀胱癌标本中,49例UPⅢ的表达阴性,25例表达阳性,其表达缺失与膀胱癌高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管浸润呈正相关(P<0.05),侵袭性膀胱癌组织中UPⅢ阴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UPⅢ阳性表达组(P<0.01)。结论UPⅢ表达缺失与侵袭性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及淋巴管浸润有相关性;UPⅢ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2010年02期 v.25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郑磊;刘俊田;魏丽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综合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04例IM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IMPC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占同期全部乳腺癌9364例的1.1%。其淋巴结转移率(77.0%)及转移个数(平均9.7枚)均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41.0%,平均3.5枚),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09年7月初,生存率3年75.0%、2年85.2%、1年96.3%;无瘤生存率3年70.8%、2年81.5%、1年95.0%。结论乳腺IMPC是一种近几年才受到重视的乳腺癌类型,具有不可忽视的发病率,以及淋巴管侵袭力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的生物学行为。
2010年02期 v.25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冯兰英;俞建平;
目的探讨B细胞恶性肿瘤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治疗后进展伴CD20抗原表达丢失患者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析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进展伴CD20抗原表达丢失及文献复习。结果1例45岁男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初治时病理免疫组化(IHC):CD5-、CD20+、CD45RO-、CD10-、CycinD1弱表达。染色体46,XY。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达CR。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出现进展及白血病转化。流式细胞仪(FCAS)检测:CD19+、CD79a+、CD22+而CD20-;免疫组化(IHC)染色CD20个别阳性细胞;核型为46,XY。结论B细胞恶性肿瘤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进展可能与CD20抗原表达丢失有关,应重新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和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
2010年02期 v.25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郑海红;徐铖;陈伟飞;
目的探讨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肾外少见部位恶性横纹肌样瘤术后标本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光镜下见瘤细胞椭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嗜酸性,似横纹肌母细胞;核卵圆形或圆形,呈泡状、核仁明显,部分细胞核偏位,似印戒细胞;少数瘤细胞胞浆内见嗜酸性小体样结构,免疫组化见瘤细胞CK、EMA及Vim均阳性,部分瘤细胞Syn阳性。结论该肿瘤是一种少见、高度恶性、病理形态独特的肿瘤。
2010年02期 v.25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杨忠毅;施伟;朱蓓玲;章英剑;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排除腮腺淋巴瘤及转移性肿瘤)的18F-FDGPET/C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CT或MRI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PET/CT显像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9.5%、91.7%、71.4%和100.0%,高于CT/MRI传统影像学检查的60.0%、68.4%、66.7%、33.3%和86.7%,且两者的准确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18F-FDGPET/CT显像诊断局部复发2例(1例假阳性),检出远处转移灶及其它病变各3例。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随访中有一定的意义,尤其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2010年02期 v.25 203-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陈道瑾;胡桂;吴唯;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行内侧入路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手术游离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根部结扎肠系膜血管,清扫N3淋巴结,完整切除Toldt筋膜及胰头十二指肠前筋膜,由内向外整块切除右半结肠和肿瘤,结肠肝曲癌行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0~210分钟,平均182.5分钟;术中出血90~240mL,平均160mL;淋巴结清扫总数16~36枚,平均28枚,其中N3淋巴结转移6例;术后住院时间5~16天,平均9天;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延迟2例,无外科死亡病例。结论内侧入路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是减少肿瘤复发的有效术式,且更加符合无瘤原则。
2010年02期 v.25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汪春年;何向蕾;潘登;丁华新;李丕吕;
目的探讨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对4例原发性异位脑膜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原发性异位脑膜瘤中女性3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23~71岁,发生部位分别为右额部皮下、左侧鼻腔、右肺上叶及左耳中鼓室。4例原发性异位脑膜瘤中,脑膜上皮细胞型2例,过渡型1例,脑膜上皮细胞型与血管瘤型混合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4例瘤细胞均表达Vim及EMA,1例部分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均不表达CK、GFAP、NF、CD34、Actin、SMA、Desmin、Syn、CgA及CEA。随访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原发性异位脑膜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容易误诊。根据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2010年02期 v.25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陆伯豪;王敏;彭玉平;
目的观察BillrothⅠ式和Billroth Ⅱ式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对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的影响,探讨适合此类患者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回顾性观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5kg/m2的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在接受胃癌D2根治加BillrothⅠ式(A组,16例)和Billroth Ⅱ式(B组,17例)手术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糖尿病治疗措施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术后6月时仅BMI降低明显(P=0.0095),但B组的BM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均较为明显(P<0.05)。A组患者手术前后治疗措施无明显改变(P=0.4046),而B组改变较明显(P<0.05)。2组间术前的治疗措施基本相同(P>0.05),到术后6月时B组与A组间差异明显(P<0.05)。2组均无治愈患者,但B组中糖尿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的患者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胃癌D2根治加Billroth Ⅱ式消化道重建术后糖尿病可得到改善。
2010年02期 v.25 214-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王华;陶健;王伯胤;
目的分析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均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大部分清晰,直径>4cm占84.6%。CT平扫密度多不均匀,内见单一或多发囊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部分延迟扫描CT值进一步增高。结论CT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部分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
2010年02期 v.25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李宏亮;严研;李刚;周立庆;杨爱民;
目的研究实体瘤脑膜转移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5例临床诊断为脑膜转移癌患者行全脑放疗。结果5例中有1例因恶液质未能完成放疗,其余4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中2例MR上病灶缩小。结论放射治疗是改善脑膜转移癌症状的一种有效手段。
2010年02期 v.25 22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