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肿瘤杂志

专家论坛

专题讨论

基础与临床研究

  • EGFR、VEGF和COX-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胡雪君;宋娜;刘云鹏;马艳菊;郝艳艳;康健;

    目的探讨EGFR、VEGF和COX-2这三种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73例青年NSCLC标本和65例老年NSCLC标本,与10例肺良性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一起制作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FR、VEGF和COX-2的表达,并与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GFR、VEGF和COX-2在NSCLC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73.2%和44.9%。10例肺良性肿瘤组织中有2例VEGF阳性,2例COX-2阳性;而10例正常肺组织中三者表达均为阴性。EGFR阳性表达在男性、吸烟者、鳞癌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VEGF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COX-2阳性表达在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P=0.000)。三者表达与年龄分组均无关。EGFR和VEGF呈正相关关系(r=0.198,P=0.02)。结论EGFR、VEGF和COX-2在NSCLC中表达升高,在青年和老年肺癌标本中表达无差异;EGFR和VEGF在NSCLC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2007年03期 20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玉环县海岛居民胃癌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陈增瑞;江飞;

    目的了解浙江省玉环县海岛居民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胃癌患者进行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并用条件Log istic回归模型对所获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条件Log istic回归分析提示:父母恶性肿瘤史、慢性胃炎史、经常为家事担忧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食用番薯、年糕、平时吃饭定时、喝菜汤和进食偏软及吃鱼喜欢煮的烹饪方式(以红烧为参照)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为因地制宜地开展针对玉环县海岛居民胃癌的病因预防及筛检胃癌的高危人群提供了线索。

    2007年03期 213-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及其对放疗靶区设计的临床意义

    王敏桦;孙菁;曾昭冲;杜世锁;曾蒙苏;孙益红;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和部位,探讨术后预防性放疗的照射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所有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均经CT影像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其中残胃和吻合口复发36例均由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139例中65例为多部位复发转移,其中残胃复发为9.4%(13/139),吻合口复发为16.5%(23/139),肝脏转移为38.8%(54/139),腹腔淋巴结转移为62.6%(87/139),腹壁转移为11.5%(16/139),盆腔种植为7.9%(11/139),肺转移为2.9%(4/139)。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胃周淋巴结转移为13.8%(12/87),胰周淋巴结转移为31.0%(27/8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为55.2%(48/87),其中原发于胃底贲门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仅为4.6%(4/87),原发于胃体部的胃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为32.2%(28/87),原发于胃窦部的胃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为63.2%(55/87)。结论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部位主要发生在区域淋巴结,并以胰周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多见,胃体和胃窦部肿瘤患者根治术后较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因此术后预防性放疗应主要针对胃体和胃窦部的胃癌患者,放射野应包括胰周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范围。

    2007年03期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人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伟;官阳;杨木兰;张春明;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PDGF-A、PDGF-B及PDGFR-α、PDGFR-β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1)HCC组织中PDGF-A、PDGF-B及PDGFR-α、PDGFR-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16/44)、72.7%(32/44)、13.6%(6/44)、31.8%(14/44),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HCC组织中PDGF-B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DGF-A(P<0.01),PDGFR-β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PDGFR-α(P<0.05)。(2)HCC组织中PDGF及其PDGFR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分级及有无门静脉癌栓的HCC组织中PDGF-A、PDGF-B及其PDGFR-α、PDGFR-β的表达强度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PDGF及其PDGFR的表达强度与HCC的分级及有无门静脉癌栓相关,提示在PDGF及其PDGFR在HCC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03期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大剂量甲氨蝶呤并发大鼠小肠黏膜炎的病理变化

    韩月芹;韩延芹;岳彩杰;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诱发的小肠黏膜炎的病理特点,及IL-11治疗后小肠黏膜炎的病理改变。方法95只5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MTX对照组;C组:IL-11预治疗组;D组:IL-11后给药大剂量组;E组:IL-11后给药小剂量组。B~E组均腹腔注射MTX 1 ml(100 mg/kg)。IL-11分两次皮下注射,共2天。MTX注射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观察各组死亡率、小肠微观结构变化。结果HD-MTX诱发的小肠黏膜炎是一个急性损伤、过程短暂的炎性过程。IL-11治疗后小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增加,小肠隐窝细胞核的增殖加速。实验动物死亡率降低。IL-11预治疗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L-11可明显减轻HD-MTX诱发的小肠黏膜炎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降低病理组织学积分,可以作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D-MTX化疗的辅助用药。

    2007年03期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胃癌组织VEGF-D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关系

    杨进强;李勇;赵增仁;曹雷;邝刚;范立侨;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VEGF-D的表达,酶组织化学方法行胃癌组织淋巴管染色并计数,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它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胃癌组织VEGF-D表达阳性率(46.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22.4%)(P<0.01)。VEGF-D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淋巴管计数(28.86±6.32)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的胃癌组织(21.27±5.66)(P<0.01)。VEGF-D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其表达在低分化组(53.3%)、有淋巴结转移组(54.5%)、+期组(56.1%)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39.3%)、无淋巴结转移组(31.3%)和+期组(41.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D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VEGF-D可刺激胃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道转移。

    2007年03期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IgH易位的初步研究

    梁云;周韧;张焕兰;毛峥嵘;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染色体Bcl-2/IgH易位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42例原发性DLBCL患者的Bcl-2/IgH易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6和CD10的共表达(确认生发中心表型的标志)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2例DLBCL患者中13例为GC亚型病例;Bcl-2/IgH易位检出率为11.9%(5/42),其中4例属于GC亚型,1例属于非GC亚型;5例易位阳性中3例有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原发性DLBCL的Bcl-2/IgH易位率为11.9%,代表了一类由滤泡中心细胞起源的亚类,Bcl-2/IgH易位与Bcl-2蛋白表达无关。

    2007年03期 23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1943例肺癌临床分析

    何凌;翟凌云;郭德松;

    目的探讨肺癌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943例原发性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2.41∶1),50~69岁年龄段最多见(75.4%),鳞癌为58.4%,Ⅲ+Ⅳ期患者为75.4%。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非手术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4%、7.5%和1.2%(P<0.01)。结论肺癌有其自身特点,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及健康素质教育仍是肺癌防治工作的重点。

    2007年03期 236-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食管癌高发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

    万玲玲;侯浚;贺宇彤;陈志峰;孟凡书;赵宝善;乔翠云;宋国慧;李永伟;

    目的分析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县、涉县29年(1974~2002年)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磁县、涉县同时期20世纪70年代(1974~1976年)、90年代(1990~1992年)、21世纪初(2000~2002年)全人群肿瘤登记的食管癌、贲门癌、非贲门胃癌的死亡率。结果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磁县、涉县食管癌粗死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磁县食管癌粗死率下降了40.96/10万,下降了32.21%;而同时期涉县下降了65.74/10万,下降了50.06%。磁县贲门癌和非贲门胃癌的粗死率呈现曲线波动,变化不大,20世纪70年代贲门癌死亡占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的5.67%,到90年代占4.58%,21世纪初占8.15%。而涉县贲门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非贲门胃癌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发现贲门癌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20世纪70年代的6.28%上升到新世纪的30.17%。磁县、涉县人群中男性贲门癌的死亡率高于女性。磁县山区贲门癌死亡率高于丘陵和平原,年平均死亡率达到11.61/10万,且有上升趋势。结论29年来磁县、涉县食管癌死亡呈显著下降趋势,磁县贲门癌、非贲门胃癌死亡均呈曲线波动;涉县贲门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非贲门胃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2007年03期 23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肿瘤EGFR和c-erbB-2的表达

    王海军;姚丽芳;李秀珍;

    目的评价EGFR和c-erbB-2是否可以作为合适的治疗靶应用于食管癌靶向治疗。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89例食管癌原发病灶及对应的51例转移淋巴结的EGFR和c-erbB-2表达。结果EGFR总的阳性表达率为73.0%(65/89),其中高表达(++和+++)为37.1%(33/89)。转移淋巴结EGFR高表达与原发病灶EGFR高表达的情况有良好的一致性,21例原发病灶EGFR高表达的病例中仅2例淋巴结EGFR表达下降为(+)。c-erbB-2总的阳性表达率为31.5%(28/89),其中c-erbB-2高表达为18.0%(16/89)。约70%的c-erbB-2高表达病例其转移淋巴结保持该特点。结论食管癌转移灶EGFR高表达的程度与原发灶一致,提示抗EGFR靶向治疗在食管癌中有应用前景。尽管食管癌c-erbB-2高表达率较低,但转移灶与原发病灶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就阳性病例而言,c-erbB-2作为治疗靶仍有一定意义。

    2007年03期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酪氨酸激酶B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凯;颜雨春;冯大军;王恩群;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B(TrkB)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亲和素法分析45例SACC的TrkB表达,并统计分析TrkB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的关系。结果TrkB表达与SACC病理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呈正相关(P<0.05)。结论TrkB能促进SACC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的发生,并可作为指标来预测SACC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

    2007年03期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生物免疫制剂及参芪扶正注射液对NF-κB活性的影响

    王敬然;董英辉;

    目的探讨生物免疫制剂及参芪扶正注射液与NF-κB活性的关系。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N SCLC)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予同一化疗方案(NP)。试验组化疗前加用地塞米松、白细胞介素2、参芪扶正注射液预处理;对照组仅给予白细胞介素2与地塞米松。化疗前后1小时取外周血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法(EM SA)分析单核细胞(PBM C)的NF-κB活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PBM C的NF-κB活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生物免疫制剂与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抑制NF-κB活性。

    2007年03期 249-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术后预防性放疗对食管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568例临床观察)

    吉占全;顾天瑞;马德明;孔建国;韩利勋;

    目的探讨术后预防性放疗对食管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8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放疗组(326例)和不行放疗的单纯手术组(242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吻合口复发率、术后生存率、血行转移率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进行比较。放疗采用60Co术后3~4周开始,双锁骨上区剂量50 Gy/25次分5周,纵隔剂量60 Gy/30次分6周。结果术后放疗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吻合口复发率分别为12.0%和0.3%,单纯手术组分别为28.1%和4.5%(P<0.01)。术后放疗组总的1、3、5年生存率为81.0%、60.1%和39.0%,单纯手术组为76.0%、54.5%和31.4%(P>0.05);而期患者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34.2%,单纯手术组为11.5%(P<0.01)。术后血行转移发生率术后放疗组为14.4%,单纯手术组为15.2%(P>0.05)。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术后放疗组为2.5%,单纯手术组为2.1%(P>0.05)。结论术后预防性放疗能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和延长期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且不增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2007年03期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双探头~(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不明原发转移癌中的临床价值

    叶小娟;刘洪彪;赵春雷;占宏伟;张宏;

    目的评价双探头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探查不明原发转移癌(CU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CUP患者40例进行18F-FDG显像,以FDG浓聚程度作为异常判断标准探查可疑原发灶,并结合病理学、影像诊断方法及随访加以证实。结果双探头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30.0%(12/40)。结论双探头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是寻找CUP原发灶的一种有用方法。

    2007年03期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短篇与个案报道

综述与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