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兵河2002年06期 36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刘晓晴,宋三泰2002年06期 364-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张保宁2002年06期 367-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王鸿彪,林英城,林雯2002年06期 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惠周光,余子豪2002年06期 370-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朱雪琼,岳天孚,惠京,张颖,王德华
目的 观察新辅助动脉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 p5 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情况 ,探讨其生物学指标与化疗疗效关系 ,借以确定局部晚期子宫颈癌动脉化疗的适应证。方法 对 2 0例局部晚期子宫颈鳞癌患者进行B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顺铂和阿霉素 ,分别取动脉化疗前及化疗后 3周时的子宫颈癌组织。用 TU NEL 结合形态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 ,用 SABC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和 p5 3的表达。结果 局部晚期子宫颈癌 2 0例中部分缓解14例 (70 .0 % ) ,而 4例 (2 0 .0 % )患者无变化 ,2例 (10 .0 % )病灶进展。化疗前细胞增殖指数高者化疗疗效好 (P<0 .0 5 )。化疗后缓解者在化疗后细胞凋亡指数或细胞凋亡 /增殖指数均明显增高 (P<0 .0 1) ,且高于化疗后未缓解者水平。结论 新辅助动脉化疗前细胞增殖情况以及化疗后细胞凋亡或细胞凋亡 /增殖的水平可反映局部晚期子宫颈鳞癌患者化疗疗效
2002年06期 37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赵小英,徐磊,张晓红,张行
目的 探讨紫杉醇体外抑制 K5 6 2细胞株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 K 5 6 2白血病细胞株 ,以不同浓度紫杉醇处理 12~ 72小时后 ,用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 ,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 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结果 K5 6 2细胞经紫杉醇处理后细胞生长受抑 ,对 K5 6 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0 .84μg/ ml。经药物作用后可见细胞染色质浓聚和凋亡小体形成 ,FCM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 ,但电泳检测未见 DNA裂解。结论 紫杉醇能抑制 K5 6 2细胞的生长 ,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为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2002年06期 37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郭良,王可敬,赵坚强,刘爱华
目的 评价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在声门上喉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术治疗声门上癌 30例 ,在行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同时有 3例舌根部分切除 ,1例一侧犁状窝内侧壁切除 ,舌骨及会厌前间隙均切除 ,用甲状软骨膜与喉室底壁黏膜缝合封闭甲状软骨创面 ,在黏膜下将残喉与舌根紧贴缝合。结果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9.5 %和 77.8% ,局部复发率为 3.3% ,颈部淋巴结复发率为 6 .7%。喉功能恢复 (发音功能 )均良好。拔管率为 96 .7% ,吞咽功能术后 2 0~ 6 0天均恢复正常饮食。并发症 :咽瘘 1例 ,伤口感染 1例 ,吸入性肺炎2例 ,发生率 14 .3%。结论 该术式在声门上喉癌 T1 、T2 及累及会厌前间隙及舌根的 T3病变治疗中能彻底切除肿瘤 ,又能保留喉的生理功能 ,是理想的喉切除术
2002年06期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张秋实,其木格,李继俊
目的 研究 p16基因的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在人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 PCR- SSCP、DNA测序及免疫组化对 4 1例子宫内膜癌中 p16基因第二外显子进行检测 ,研究 p16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4 1例子宫内膜癌中 12例存在 p16基因第二外显子 5 2 2 bp的纯合缺失 ,10例存在点突变 (二个突变位点相同 ) ,突变位点之一为第 12 6密码子碱基 GTC→ AAT(错义突变 ) ,另一突变点为 12 7密码子 GCA→ GCG(同义突变 )。缺失及突变共占 5 3.7%。 12例第二外显子缺失标本全部呈现 p16蛋白表达阴性 ,10例点突变标本有 9例出现 p16蛋白表达积分下降呈弱阳性 ,p16蛋白表达异常占 5 6 .0 %。结论 p16基因的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2002年06期 38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孟小莉,林圣云,陈志妹,王云贵,林茂芳2002年06期 385-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贾勇士,吴树强,刘子江,张丽萍,许丽萍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肺癌经介入化疗加放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二次 ,第二次动脉灌注化疗后一周加直线加速器外照射放疗 ,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 B+ 期非小细胞肺癌 6 9例 ,放疗剂量 5 5~6 6 Gy。与同期单纯放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6 5例疗效对比。结果 介入加放疗组 :CR2 4 .6 %、PR6 0 .9%、总缓解率 (CR+PR) 85 .5 %。单纯放疗组 :CR 2 1.5 %、PR 4 9.3%、总缓解率 (CR+PR) 70 .8%。 1、2和 3年生存率 :介入加放疗组分别为 71.0 % (49/6 9)、2 7.5 % (19/6 9)和 13.0 % (9/6 9) ;单纯放疗组 5 3.8% (35 /6 5 )、2 1.5 % (14 /6 5 )和10 .8% (7/6 5 )。结论 介入化疗加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和 1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但对 2、3年生存率未明显提高
2002年06期 386-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张在云,吴金民,潘宏铭,王林波,程浩,芦桂青,王琦,方向明
目的 研究 Bcap37完全细胞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 (DC)能否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探索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方法。方法 从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 ,用 GM- CSF和 IL - 4诱导出 DC,反复冻融制备 Bcap37完全细胞抗原 ,将此抗原冲击的 DC与 T细胞共培养 ,以 7天后分离的 T细胞为效应细胞 ,与肿瘤细胞混合培养 ,MTT法测定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单核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 8天 ,形态、表型及功能鉴定为成熟 DC;完全细胞抗原冲击 DC诱导的 T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Bcap37完全细胞抗原冲击 DC可有效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2002年06期 389-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陈定伟,张苏展,陈丽荣
目的 初步探讨 DNA修复基因 hrad5 1在乳腺组织病变和乳腺癌发生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 ,分别检测了 hrad5 1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 hrad5 1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4 .0 %、13.6 %和 10 .0 %和 39.2 % ;(2 )乳腺癌中 hrad5 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之间 (P=0 .0 0 0 )、TNM分期之间 (P=0 .0 2 6 )呈正相关 ,与 ER的阳性表达之间 (P=0 .0 35 )呈负相关。结论 (1) hrad5 1蛋白在不同病变乳腺组织中呈现不同表达 ,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高度表达 ;(2 )检测 hrad5 1蛋白的表达情况可望成为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2002年06期 392-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赵春英,程锦玲,方琦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慢性感染乳腺癌患者化疗与肝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 98例 HBs Ag阳性乳腺癌患者以同一方案正规化疗两个周期后观察血肝功能指标和血 HBV- DNA含量变化。结果 HBs Ag阳性的乳腺癌组肝损伤发生率为 36 .8% (14 /38) ;阴性组发生率为 13.3% (8/6 0 )。阳性组肝炎发生率为 2 3.7% (9/38) ,阴性组为 8.3% (5 /6 0 )。两组间差异显著 (P<0 .0 1,P<0 .0 5 )。结论 HBV慢性感染的乳腺癌患者接受细胞毒化疗时容易出现肝损伤 ,其携带的乙肝病毒可能被细胞毒化疗所激活
2002年06期 395-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姜涛,刘锟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 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 NOS的活性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肺癌患者血清 NOS活性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P<0 .0 1) ;(2 )术后血清 NOS活性较术前显著降低 (P<0 .0 1) ;(3)血清及肿瘤组织中 NOS活性随肺癌的恶性程度加重而增高 (P<0 .0 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NOS活性的增高与肿瘤的生长及恶性行为有关
2002年06期 397-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王冰,周珞华,韩宗援,邓华帮
目的 探讨 VIP化疗同时放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 2 9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 ,接受 VIP方案化疗 ,每 3周重复一次 ,共 4个周期。于开始治疗的第一天起 ,同时给予放疗。照射剂量为 1.8Gy/次 ,5次 /W。总剂量为 4 5 Gy~ 5 4 Gy。结果 2 9例患者经治疗后 ,完全缓解 (CR) 2 6例 ;部分缓解 (PR) 3例。按寿命法 (Kaplan- Meier)计算 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 86 .2 %、6 9.0 %、4 1.4 %和 31.0 %。而局部复发率为 37.3% (9/2 9) ,远处转移率为 37.8% (10 /2 9) ,其中脑转移为 0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 VIP方案化疗同时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能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不良反应能耐受。
2002年06期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易平勇,余海,马文学,孙文军,姜槐
目的 将小鼠共刺激分子 B7- 1(m B7- 1)基因的胞外区与人胎盘碱性磷酸酶 (h PL AP- 1) C末端信号肽序列进行拼接 ,探讨其形成融合基因的作用。方法 利用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 ,分别扩增 h PL AP- 1C末端信号肽序列和 m B7- 1基因的胞外区序列 ,然后将二段基因拼接起来 ,拼接后与 p GEM- T克隆载体连接 ,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分别成功扩增出 h PL AP- 1C末端信号肽序列 15 5 bp和 m B7- 1基因的胞外区序列 76 4 bp,并将二段基因序列成功拼接 (891bp) ,经测序是正确的。结论 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能拼接 m B7- 1基因的胞外区与 h PL AP-1C末端信号肽序列 ,能形成融合基因
2002年06期 4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潘泽民,周祖钊,孙力,杨磊,何玲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端粒酶的活性。方法 采用 TRAP- PCR- EL ISA法和 TRAP- PCR-电泳法 ,对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 子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阳性检出率为 88.2 % ,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为 9.5 % ,癌组织较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子宫颈癌各病理指标临床分期均可检测出端粒酶活性 ,此现象反映了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变化。同其他民族的子宫颈癌研究结果相同。端粒酶活性在维吾尔族子宫颈癌中也表现增高 ,因此 ,也可作为该民族子宫颈癌的一个标志物。另外 ,用 TRAP- PCR-EL ISA较 TRAP- PCR电泳法敏感性强。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002年06期 404-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曹秀峰,吴必超,吴万敏,查文章,仇红艳,蔡茂怀,王和明
目的 观察手术前后腹腔温热化疗对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率、生存率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4 2 0例胃癌患者分为 5组 ,其中 A组 6 0例行术前腹腔温热化疗 ;B组 6 0例术前未作腹腔温热化疗 ;C、D、E组各10 0例 ,分别为胃癌术后腹腔温热化疗、术后静脉化疗、术后未作任何化疗三组。并进行分组比较 ,观察其手术切除率 ,术后 1、3、5年生存率 ,抗癌药物的毒副反应等。结果 A组经 3个疗程治疗后的显效率为 16 .7% (10 /6 0 ) ,有效率 4 5 .0 % (2 7/6 0 )。 A、B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从 86 .3%提高到 98.3%。腹腔温热化疗的 1、3、5年生存率 :A组为85 .0 %、4 1.7%和 2 6 .7% ,B组为 6 1.7%、35 .0 %和 2 5 .7%。A、C两组以 1、3年生存率高于静脉化疗组和非化疗组的 B、E组。化疗毒副反应明显降低。结论 腹腔灌注温热化疗能有效提高胃癌的切除率和术后 1、3年生存率 ,为胃癌患者理想的化疗方法
2002年06期 406-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吴明,陈森华,陈如坤
目的 探讨胸内巨大实质性肿瘤的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例胸内巨大实质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 良性肿瘤 9例 ,恶性肿瘤 5例 ,瘤重 85 0~ 4 90 0 g。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 15年至 6个月 ,良性病例均长期存活 ,恶性病例 3例死亡。结论 胸内巨大实质性肿瘤术式不宜采用固定形式 ,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麻醉和手术处理是成功的关键。围手术期须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出血
2002年06期 408-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邬二喜,贾树森2002年06期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姚丽芳,王海军,陈丽荣
目的 探讨微波 En Vision法对 p5 3蛋白在冷冻切片的快速检测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 4 9例良性病变组织和 5 1例恶性病变组织作 p5 3蛋白的检测 ,冷冻切片采用微波 Envision法 ,常规石蜡切片选用 S- P法。结果 两种方法表达率几乎一致 ,且恶性病变组织 p5 3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织。结论 微波 Envision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等优点 ,在冷冻切片中快速检测 p5 3基因的表达 ,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2002年06期 41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王见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诱因和围手术期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了 16 3例食管贲门癌术前伴发疾病、肺功能、术后并发症等与术后肺部感染的关系及防治措施。结果 16 3例中 93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 ,发生率 5 7.1% ,术前肺功能有损害者 ,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远高于术前肺功能正常者 ,且肺部感染轻重与术前肺功能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对食管贲门癌开胸术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高度重视 ,积极预防
2002年06期 413-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况成明,赵波,曹建军,樊汉利,刘伟,王宏宇2002年06期 415-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王晓冰,李华2002年06期 416-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李振洪,邓晓军,张涌泉,许景洪,黄一成,梁荣中2002年06期 418-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潘洁,周菁华,张景顺2002年06期 419-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蔡大川2002年06期 4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曾亮2002年06期 425-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徐敏2002年06期 428-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姜云水2002年06期 43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2002年06期 435-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