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雨霖1999年05期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钟守先1999年05期 259-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曾天定1999年05期 26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郭克建1999年05期 26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彭淑牖,彭承宏,吴育连,刘颖斌,蔡秀军,牟一平1999年05期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崔巍,郁宝铭,陆爱国,李东华,郑民华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 )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结肠癌 Lo Vo 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M T T 法测定 As2 O3 对 Lo Vo 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 Td T 介导的 D N A 末端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在形态学及细胞周期分布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M T T 显示 As2 O3 能抑制 Lo Vo 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形态学观察发现 As2 O3 诱导的 Lo Vo 细胞死亡呈现凋亡特征。 As2 O3 在低浓度时主要干扰细胞在 S期的通过,高浓度时则选择性诱导 S期细胞凋亡。结论 As2 O3 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 Lo Vo 细胞增殖,这种杀伤作用存在周期特异性,这一结论可能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设计。
1999年05期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韩晓红,石远凯,冯奉仪,梁建明,邱耀,王然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和发展阶段的关系。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 F C M)分析正常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 N H L)、乳腺癌和肺癌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 N K 细胞、 C D19 B淋巴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 C D4 含量、 C D4/ C D8 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05), C D8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05), N K 细胞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在各种恶性肿瘤中, N H L患者 C D19 含量显著降低( P< 0.0005),同时伴有 C D4、 C D4/ C D8 显著降低( P< 0.0005)和 C D8 显著升高( P< 0.0005),乳腺癌患者各种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肺癌患者 C D3、 C D4、 C D4/ C D8 均显著降低( P< 0.0005), N K 细胞含量升高,肺癌发生转移组比未发生转移组 C D4/ C D8 比值显著降低( P< 0.005)。结论 肿瘤的不同发生部位、不同发展阶段与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流式细胞术可作为检测免疫功能的方法之一。
1999年05期 27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王鲁,蔡端,张秀荣,赵仲华,许祖德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 Ecadherin 在胆囊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胆囊腺癌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 例原发性胆囊腺癌、37 例慢性胆囊炎石蜡包埋标本进行 Ecadherin 半定量检测。结果 分别有 45 例(78.9% )胆囊腺癌组织及 11 例(29.7% )慢性胆囊炎组织中 Ecadherin 呈阴性或不同程度表达减弱。 T1、 T2 期癌 Ecadherin 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 T3、 T4 期癌( P< 0.05)。 Ecadherin 表达阳性者其2 年生存率(27.3% )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8.3% ),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Ecadherin 表达与胆囊腺癌 P T N M 分期呈负相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胆囊癌患者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1999年05期 276-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谢万灼,林茂芳,黄河,陈志妹,陈炎矿
目的 初步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的分期、分型和治疗。方法 分析了6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 R 显带技术检查了49 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查了13 例 B C R A B L融合基因。结果 慢粒急变期 Hb 和 B P C明显低于慢性期; Ph(- )5 例(10.2% ), Ph(+ )44 例(89.8% );慢粒急变患者有额外染色体异常 10 例(66.7% );5 例行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转为正常核型;8 例 Ph(+ )患者 B C R A B L基因亦阳性,5 例 Ph(- )患者有2 例(40% )阳性;慢粒急变者经治疗达完全缓解10 例(43.4% )。结论 染色体检查及 B C R A B L融合基因检测有助于慢粒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急变和判断疗效。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根治慢粒的有效方法。
1999年05期 279-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陈燕昌,陈大良,殷凤峙
目的 探讨p53 蛋白在甲状腺癌( T C)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状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81 例 T C中p53 蛋白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P C N A)及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结果 p53蛋白阳性26 例(32.1% ),对照组无1 例阳性。p53 蛋白表达与 P C N A 指数( P< 0.01)、肿瘤分化类型( P< 0.05)、浸润深度( P< 0.01)及生存期( P< 0.05)密切相关。结论 p53 蛋白与 T C的细胞分化、增殖和浸润特性有关,该蛋白过度表达是肿瘤预后差的指标之一。
1999年05期 282-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彭新萍,郭峰,崔英,张俊洁,王海滨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调控在良、恶性卵巢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肿瘤淋巴细胞花环试验、肿瘤红细胞淋巴细胞混合花环试验对 51 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43 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40名正常人红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及红细胞调控淋巴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进行测定。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红细胞花环率( T E R)、肿瘤淋巴细胞花环率( T L R)、肿瘤红细胞淋巴细胞混合花环率( T E L R)及红细胞对淋巴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促进率均低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人( P< 0.05 或 P< 0.01)。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对淋巴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促进作用降低与其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1999年05期 284-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史洪涛,冷恩仁,胡辂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血浆内皮素1( E T1)、金属基质蛋白酶9( M M P9)含量,并探索其意义。方法 对 46 例胃癌患者(其中 34 例行胃癌根治术,6 例术后复发)和40 例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 E T1 含量,双抗体夹心 E L I S A 法测定 M M P9 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血浆 E T1、 M M P9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胃癌根治术后 E T1、 M M P9 水平明显下降,而复发时其含量再次升高。结论 血浆 E T1、 M M P9 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肿瘤发生及术后复发的指标。
1999年05期 287-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戴嵩,杨红飞,王晓倩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21 在喉鳞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的临床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L S A B方法对37 例喉原发性鳞癌、癌旁1.0 cm 组织及20 例声带息肉行p21 检测研究。结果 p21 表达定位于胞浆,癌旁组中有3 例软骨细胞出现胞核阳性。喉癌组与癌旁组及声带息肉组之间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组织分化高者表达高。结论 p21 在喉癌细胞的生长调控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1999年05期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郑秀珏,付伟明,刘伟国,裘申忠
目的 报告23 例枕大孔前及前外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分析23 例患者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肿瘤全切13 例,次全切除6 例,部分切除4 例。手术死亡 2 例,术后颅神经损害加重 2 例,4 例术后颅神经症状同术前,其余病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远外侧枕下入路适合切除枕大孔前及前外侧病变。
1999年05期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张娟,沈海平,夏啟荣
目的 分析 C T 图像,评价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 C T 表现。方法 对94 例原发肿瘤为鳞状细胞癌的病人行颈部 C T 检查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以最小径> 10 m m 为诊断标准,敏感性83.8% ,特异性89.5% ,准确性 87.2% ,环状强化和中心坏死出现占 27.0% ,周围边缘不清脂肪间隙闭塞占 83.8% ,中心坏死增强前后 C T值增加2~15 H U。结论 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C T 评价准确性较高,其 C T 表现多种多样,以均匀密度为主,可出现环状强化及中心坏死。包膜外侵犯机会较多。
1999年05期 292-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吉占全,顾天瑞,马德明,孔建国,孙联军,赵守魁
目的 了解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对贲门癌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手术治疗的86 例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组42 例;单纯手术治疗组44 例。术前化疗方法为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注入5 F U 1.0 g、 D D P100 m g、 M M C 20 m g。结果 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组术后3 年生存率为52.4% ,5 年生存率为 35.7% ,高于单纯手术治疗组术后3 年生存率 31.8% 、5 年生存率20.4%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能够提高贲门癌患者的术后远期生存率。
1999年05期 295-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吕韵灿,钱小琴,柴莹1999年05期 29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胡利发,张绍增,王洁1999年05期 298-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张颖,杨俊超,黎国犀1999年05期 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史青,邓培道1999年05期 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程晓东,石一复,谢幸
目的 了解 B超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性。方法 分析本院1994~1997 年经手术治疗的638 例卵巢肿瘤术前 B超诊断情况,并将结果与绝经与否、血清 C A125 和临床分期相结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B超对卵巢良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 98.9% 和 99.0% ,交界性和恶性卵巢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 30.0% 和63.4% ,对早期恶性肿瘤仅为35.0% 左右,绝经前后的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合血清 C A125 后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及阳性预测率均有提高( P< 0.05)。结论 B超对卵巢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高,对交界瘤及早期卵巢恶性肿瘤敏感度低,结合血清 C A125 后将有助于提高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1999年05期 302-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贡海,解相礼,张厚才,徐宁,吕晓彦,隋荭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1 例肺肿瘤。肿瘤体积8~388 cm 3。鳞状细胞癌10 例,腺癌7 例,小细胞癌2 例,恶性黑素瘤肺转移1 例,骨肉瘤肺转移1 例。 S T A R1000立体定向计划系统制作计划,直线加速器8 M V X 射线实施治疗。 B E V 方向5~8 个非共面照射野, P T V 一次治疗剂量5~10 Gy,总剂量为25~50 Gy。 S R T 疗程为1~2 周。结果 6 周后 C T 复查, C R 率48% , P R 率43% ,总有效率91% 。结论 S R T 临床应用可提高肿瘤局部的控制率。 S R T治疗剂量与亚临床淋巴引流区的常规放疗剂量应一同计划设计。 S R T 的合理应用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随访。
1999年05期 304-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刘秀菊,王京芬1999年05期 306-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徐新才1999年05期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金洪传,王青青,周建伟,余海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 K L T)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 B R M)的可能性。方法 M T T 法观察 K L T 对由单抗与超抗原的融合蛋白介导的肿瘤生物治疗作用的增敏效应,流式细胞术及 R T P C R 法检测 K L T 预处理前后肿瘤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K L T 不仅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融合蛋白生物治疗作用的敏感性,而且可以上调功能性 Fas 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结论 K L T 具有一定的生物治疗增敏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新型 B R M。
1999年05期 30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朱培森,段绿化
目的 比较单用康莱特注射液( K L T)、 C E P( C T X+ E P I+ D D P)化疗方案以及 K L T 加 C E 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73 例晚期肺癌随机分成3 组, K L T 单药组25 例, C E P方案化疗组26 例, K L T 加 C E P方案联合化疗组 22 例。结果 显示 K L T、 C E P 方案化疗以及 K L T+ C E P方案联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28.0% 、34.6% 和54.5% , C E P方案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发生率为 61.5% ,较其他两组严重( P< 0.01)。结论 K L T 加 C E 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有增效减毒作用,可能是治疗晚期肺癌较好的方案之一
1999年05期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周黎明,朱建军,洪节约,付星辰,程光明,吴利
目的 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 S C L C)的疗效。方法 32 例经顺铂加西艾克化疗失败的 N S C L C患者,给予康莱特注射液200 m l,每天一次静滴,连用 30 天。结果 部分缓解( P R)8 例(25.0% ),无效( N C)21 例(65.6% ),进展( P D)3 例(9.4% )。 K P S评分,平均升高20 分。外周血 T 细胞亚群 C D3、 C D4、 N K 细胞升高, C D8 下降, C D4/ C D8 升高。多数病人治疗后精神,食欲、睡眠明显改善,疼痛减轻,疼痛缓解率为75% (12/16)。无化疗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 N S C L C有一定疗效,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 N S C L C化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
1999年05期 31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冉江华,郭群,王曦,张家骅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50 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3 周抽取外周血对 T 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 S I L2 R 水平表达进行检测,随机将 50 例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28 例)和应用康莱特组(22 组),并与 42 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 T 淋巴细胞亚群中 C D3+ 细胞、 C D4+ 细胞减少, C D4+ / C D8+ 细胞比值下降( P< 0.05),血清 S I L2 R 水平升高( P< 0.01);手术切除肿瘤后, C D3+ 细胞、 C D4+ 细胞增加, C D4+ / C D8+ 细胞比值升高( P< 0.05),血清 S I L2 R 水平降低( P< 0.01)。使用康莱特注射液后, C D3+ 细胞、 C D4+ 细胞明显增加, C D4+ / C D8+ 细胞比值增高( P< 0.05), S I L2 R水平下降( P< 0.0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能明显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1999年05期 314-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徐林仙,夏海欣1999年05期 31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戴梦华,赵玉沛1999年05期 317-319+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吕桂泉,张庆1999年05期 320-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1999年05期 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