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胜男;梁毅;林修基;周思文;孙琳;张鸿未;
<正> 自1975年Dixon等以补体溶解抑制试验首次直接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以来,新方法不断问世。本文对5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21例急性白血病进行了PAIgG测定,以探讨PAlgG值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病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10~64岁)。初发或复发未经治疗者12例,其余为经药物治疗无效(顽固性)及进步者(尚未缓解)。血小板计数均<100×10~9/L(10万/mm~3),少数患者不到<10×10~9/L。各例均经临床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根据1984年洛阳全国血液会议制定的ITP诊断标准(草案)而确诊。急性白血病21例,按FAB分类计L_14例,L_23例,M_13例,M_24例,
1987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金公良;John W.Braasch;
<正> 1955年Zollinger和 Ellison首次报道两例暴发性消化性溃疡,胃酸明显增高,手术证实存在胰腺非β细胞瘤。1960年Gregory和Tracey从这种胰岛细胞瘤浸出物中提取出胃泌素,并发现与胃酸增高有关,故这类肿瘤称为胃泌素瘤,或称Zollinger-Ellison氏综合征和胰源性溃疡。美国Lahey医院从1964~1984年共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胃泌素瘤10例,现报道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6~67岁,平均46岁。所有病人经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证实,都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表现为腹痛6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腹泻和十二指肠梗阻各1例。其中5例因溃疡施行过二次以上手术。从症状开始到胃泌素瘤切除相隔3个月到16年,平均4年。3例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MEA-I),均
1987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陈碧芬;陈小铭;
<正>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antigen,简称HLA)位于细胞膜上,由细胞内染色体上一组基因群所编码。HLA主要有A、B、C、D及DR等5种,都是该基因群相应位点的产物。HLA-A、B、C(其轻链为β_2微球蛋白,即β_2m)普遍存在于人体有核细胞膜上。HLA-DR主要在B-淋巴细胞,也分布于某些上皮性细胞膜上。近年来,发现某些恶性肿瘤细胞膜上HLA表达异常,这对肿瘤与宿主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排斥有重要生物学意义。本文采用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标本,用单克隆抗体McAbQ5/13(鼠抗人HLA-DR)和NAMB-1(鼠抗人β_2m),以免疫酶标ABC染色技术,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膜上HLA-DR和β_2m抗原分布、定位及异质性表达,探讨乳腺癌组织发生及分化程度与遗传基因调控的关系。
1987年04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 左中孔;
<正> 我院1982年1月至1985年5月间采用FAM方案治疗晚期胃癌34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34例中男30人,女4人,年龄为37~78岁,中位年龄56岁。本组病例为进展期胃癌姑息术后、根治术后复发或不能手术者。诊断均经脱落细胞学及/或病理学证实。一般状态按Karnofsky指标积分为40~80。按国际抗癌协会制定胃癌的TNM分类法,Ⅳ期29例,Ⅲ期5例。肿瘤部位包括胃窦癌15例,胃小弯部癌8例,贲门癌7例,胃体癌3例,胃底部癌1例。6例经剖腹探查因病变广泛未能切除,8例为根治术后复发转移者,5例为姑息性手术切除者。不能手术者15例。病理分类:腺癌20例,低分化腺癌8例,粘液腺癌5例,未分化癌1例。按1981年全国胃癌会议制定的FAM协定方案,本组34例均采用阿霉素(ADM)、
1987年04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韦彦株;周志东;季洪波;邹翠芝;
<正> 近年来,我国胃癌的发病与死亡率,已升高至各种癌症的首位。其中很多病人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即使部分病人勉强作手术,也仅是一种局部治疗,且手术造成的正气虚损,易使体内残存的癌细胞继续发展,若不及时与合理的作全身治疗,则出现癌症复发或转移,故大多治疗失败。对此,我们自1980年4月至1987年4月七年之间,共收治中、晚期胃癌21例,采用MF方案化疗,结合中医药作全身治疗,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巳治疗观察三年以上的9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48岁,最大71岁,其余7例在54~63岁之间。二、诊断依据9例均经手术、胃镜、病理等证实为中、晚期腺型胃癌。发病部位。胃贲门部、胃小弯部、胃体部各2例,胃窦部、胃贲门小弯侧、胃幽门窦部各1
1987年04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李光月;徐英;李丽花;
<正>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统计,中晚期胃癌切除病例的五年生存率平均为20.8%,日本报道约40%。我院胃镜检查3200人次,检出胃癌132例(4.12%),其中手术切除后5年以上者共31例,对此31例进行随访,至今生存12例。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为38.7%。早期胃癌3例,五年生存率100%,中晚期胃癌28例,五年以上生存者9例(32.l%)。现分析如下。一般资料一、性别与年龄31例胃癌中,男26例,女 5例,男女之比为5.2∶l;年龄42~69岁,60岁以上8例(25.8%)。存活五年以上12例中,男11例,女1例;年龄45~61岁,60岁以上3例(25%)。二、病变部位(见表1)。胃癌以胃窦部居多,占51.6%,其五年生存率较胃体、胃角癌低,但经统计学处理
1987年04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肖远康;陆燕蓉;林苹;曹皆仙;黄孝忠;
<正> GOld等在1965年首先发现癌胚抗原〈CEA〉是结肠癌的特异性抗原。随着对CEA的深入研究,证明在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其含量也增高、且其含量与肿瘤的消长相平行。我们采用CEA单克隆抗体(McAb)酶免疫法(EIA)对145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CEA测定,以探讨CEA检测在肺癌的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经组织和/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肺癌患者145例(其中疗前患者71例,疗后患者74例):男97,女48例;年龄24~77岁。2.肺非癌疾病38例: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26~64岁;其中肺炎15例,肺结核6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不张4例,肺气肿7例。3.健康献血员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20~42岁。二、试剂CEA-EIA(McAb)试药盒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批号85-3,85-6和86-6。
1987年04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江然;王伟祖;林琳;郑秀立;杨广兴;陈胜利;穆怀德;
<正> 胸腔积液是胸部恶性肿瘤及非肿瘤性疾病的重要并发症。癌性胸腔积液大多来自肺癌,也可来自其它部位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确定胸腔积液的病因是针对性治疗的前提。胸腔积液中的细胞学检查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积液中的CEA含量变化对疑为恶性来源但未能查出肿瘤细胞的病例有重要参考价值。作为肺癌肿瘤标记之一的癌胚抗原(CEA)在肺癌病人血清中含量常高于正常人水平。病人的胸腔积液中,CEA水平也可增高。为此检测胸水中的CEA含量,将有助于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及其与其他类型的转移性肿瘤及非肿瘤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这方面的工作国内外已有报道。本文报告用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CEA-EIA诊断试药盒的检
1987年04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丁辰;
<正> 1987年11月1~3日,第二届全国肿瘤化疗学术讨论会在杭州市举行。与会代表234名,为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肿瘤化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者。在会上,有15家国内、香港和奥地利药厂和公司作了抗癌药的介绍和产品展销。大会收到论文154篇,其中21篇主要由国内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的综述。韩锐、张覃林、潘启超、甄永苏、刘宗朝及籍秀娟等教授向大会作了癌细胞分化诱导、癌分化治疗、抗肿瘤药物的最新进展、抗癌药耐药性的生化机理、核苷转运抑制剂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及DNA嵌入剂等综述报告。介绍了当今抗癌化疗中的新
1987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陈常召;徐以瑜;
<正>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很低,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略。恶性者就诊时往往已是晚期,预后不佳。现将我们所遇55例资料完整的小肠原发性肿瘤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良性瘤19例,恶性瘤36例,良恶性之比为1:1.9。男性33例,女性22例,男女之比为1.5∶1。男性略多女性。年龄分布14~74岁,平均48.7岁。高发年龄在61~70岁(表1)。二、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往往有一个或更多的症状及体征。良性瘤(19例)的临床症状有:肉眼及隐性胃肠道出血(6例)、贫血(5例)、腹痛(7例)、恶心及呕吐(5例)、消瘦(3例)、便秘(2例)。临床体征:腹部包块(4例)、肠套叠(3例)、肠梗阻(5例)。在36例恶性瘤中,腹痛(8例)、消瘦及食欲减退(6例)、恶心呕吐(5例)、贫血(4例)、
1987年04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郑裕隆;赵乾元;
<正>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罕见,尸检也很少发现。国外文献累计已超过5000例,国内迄今无精确统计,为了解我国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情况,临床及病理特点,作者收集1938~1985年国内620篇资料,共原发性小肠肿瘤4459例。近年报道较多,仅1983~1985年报告就达1800余例,占总数40.4%。现将其中资料比较完整的2610例进行统计分析。国内261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中良性瘤714例,占27.4%;恶性瘤1896例,占72.6%。714例良性肿瘤的发生部位:十二指肠110例(15.4%),空肠311例(43.6%),回肠293例(41%)。1896例恶性肿瘤的发生部位:十二指肠717例(37.8%),空肠483例(25.5%),回肠696例(36.7%)。发病顺序以良性瘤而言,空、回肠较多,十二指肠较少。恶性瘤则十二指肠、回肠较多,空肠较少。各部位
1987年04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郑国民;邹必荣;郑树;
<正> 浙江省嘉善县大肠癌死亡率为26.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2.65/10万,居全省首位。大肠癌病例就诊时病变严重程度明显地决定着预后。诊断时已有症状表现为较晚期的病人,其五年生存率<40%,然而无症状的,病变局限于肠壁的病人,五年生存率>85%。目前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并无新的突破。早期发现病人是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的极重要一环。现就我们在嘉善县利用直肠镜筛检和长期随访直肠癌的工作及对直肠镜的应用价值作一些分析和讨论。材料与方法1980~1884年浙江医科大学与嘉善县卫生局对11个公社30岁及以上的成人,利用15cm长硬直肠镜进行直肠癌和有关病变的普查。其中8个公社以隐血试验(联苯胺试纸法)为初筛。隐血阳性者再进行直肠镜检查。另3个公社是以直肠镜检查为初筛。如发现
1987年04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金以森;朱易华;
<正> 我县曾在1975年初在省肿瘤防办指导下进行1972~1974年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从1978年起,全县建立了居民病伤死因报告制度。自1982年以来,择其中资料比较完整的32个乡(镇)进行统计分析。该32个乡(镇)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县内半山、平原、沙地三种不同地形中,乡(镇)数和人口数约占全县67个乡(镇)数和一百余万人口的半数。现将1982~1984年32个乡(镇)死因统计资料与三年死亡回顾调查资料进行比较,以初步评价近十年来本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变化,为开展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介绍一、总死亡率1972~1974年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5.42‰,其中男性5.72‰,女性5.11‰。1982~1984年总死亡率为5.78‰,男性6.32‰,女性5.23‰。十年来总死亡率上升6.64%,男性上升10.49%,女性上升2.35%。因为死亡回顾调查报告中没有分年龄组人口
1987年04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沈延澄;
<正> 第三届全国乳腺癌学术专题会议1987年6月3日至5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291各代表及外宾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有关乳腺流行病学、病因学、基础医学、治疗学及康复医学方面的论文共计255篇。论文数目及质量均较前届会议明显提高.大会邀请国内外专家作了“乳腺的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普查”、“乳腺癌激素受体测定及临床应用进展”等学术报告外,还讨论了“全国乳癌协定方案”。会议一致认为,早期发现是提高现阶段乳腺癌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因而与会者对这一问题特别关注.多数专家认为,应将T_0癌及微小癌视为早期诊断的目
1987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郑升;彭惠芬;周伟良;
<正> 本文以小鼠为材料,观察了29种药物主要为抗癌药物的延迟毒性反应规律,提出了一种简易的延迟毒性指数计算法。一、前言延迟毒性(Delayed toxicity,下简称延毒)是肿瘤细胞毒类药物特性之一。鼠、狗、猴以至人都可进行延毒研究。评价指标可以对血细胞如血小板、白细胞,或器官如肝、肾等的毒性。有的则用小鼠剂量死亡延续的时间描述延毒的强弱。这些评价指标虽然能从一个方面显示药物延毒的程度。但是,延毒的强弱却不能以概括性的数字予以表达,药物间延毒的强弱也就失去了比较的基础。小鼠对延毒反应灵敏,重现性较好,观察指标明确,实验周期短和经济等优点,是研究药物延毒反应较理想的动物。根据对29种药物小鼠延毒反应规律观察,各种延毒参数,指数值的“0”值测验和
1987年04期 35-4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许良中;胡筱娟;刘亦法;张泰明;汪迺经;
<正> 国外自80年代初期应用ABC方法于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以来,大大地推动了细胞学、免疫学及病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我室应用ABC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已标记了近万张组织切片或细胞滴片,比PAP方法敏感性高。为了解决进口试剂价格昂贵以及推广应用上的困难,我们从1985年起应用上海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自制的LAB系统(标记的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酶系统)进行免疫化学标记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单克隆抗体:B-Liu M,为生物素标记的抗单核细胞单克隆抗体,Liu M由本室自己制备(方法即将在上海医大学报发表)。生物素标记工作由上海医大化学教研室完成(方法将另有专文报道)。L_3B_12为抗淋巴造血系统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美国斯坦福大学病理系提供。
1987年04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 龙志辉;
<正> 乳腺粘液癌是一种少见肿瘤,其特点是瘤细胞能分泌大量粘蛋白。此瘤国内尚未见有报导,我院近10年来外检中遇到8例,报告如下。8例乳腺粘液癌均为女性。年龄为42~74岁。临床主要表现是乳房无痛性肿块。从发现肿块到就诊为1~5个月。肿块发生在右侧乳房6例,左侧2例,均属单发。6例发生在外上象限,2例在外下象限。由外科手术切下之肿瘤多数为圆形或卵圆,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但无包膜。瘤组织最大为7cm最小为2.5cm直径,切面多数区域呈半透明胶冻状,极少数区域见陈旧性出血。瘤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以HE染色,少数作嗜银染色,Von-Gieson染色和Mayer氏粘蛋白胭脂红粘液染色。镜检:多数病例的切片标本内见到大量淡蓝色(Mayer氏法中为红色)的粘液,形成“粘液
1987年04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李海;
<正> 例1,患者女性,55岁。3年前开始感上腹部不适,伴反酸暖气。6月前出现食后呃逆,伴食欲减退。近2月来食后有梗塞症状,逐日加重。既往患过血吸虫病并接受过治疗。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腹平软,剑突下轻度压痛,未扪及包块。胸水涂片找到癌细胞。食道X线钡剂检查,提示食道下段癌。胃镜检查:距门齿35cm处食道粘膜隆起,表面糜烂出血。胃贲门处有一直径约3cm溃疡。取食道粘膜活检,证实为高分化腺癌。未作胃粘膜活检。在硬膜外麻醉了,切除食道下段及胃底,作胸内食道胃吻合术。标本大体检查:食道下段有一蕈伞型肿块向腔内隆起,约1×1×0.5cm。另于胃贲门部前壁及后壁各有一渍疡型肿块.前壁渍疡距食道肿块约4.5cm,范国为3×3cm。后壁渍疡距食道肿块约5cm,范围为2×2cm。前后壁二处渍疡相距约4cm。三处病灶之间粘膜未见异常。镜检:食道肿块处为高分化腺癌,侵及肌层。胃贲门二处均为高分化腺癌,侵及肌层。三处癌肿间组织全部取材制片,
1987年0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朱家光;王永清;洗棠超;张小芳;
<正> 患者男性,19岁,农民,住院号187094。因劳累后心悸气短胸闷1年,近2月伴口唇紫钳于1987年3月入院。患者1年前在劳动时感心悸胸闷,常有阵发性剧烈咳嗽。2个月前因盖房劳动中突然胸闷气短伴前胸疼痛,口唇发紫,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阵发性咳嗽。即去当地医院检查,拟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不见好转,随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才证实为右心多发性肿瘤转入我院.休征:全身情况欠佳,口唇紫钳,不能平卧。心率100次/分,心律齐。胸骨左缘2一4肋闻Ⅱ~Ⅲ级收缩期杂音,P_2↑有分裂。心尖部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三尖瓣区Ⅱ级舒张期杂音,杂音与体位均无关系。肝肋下1.5cm,剑突下3.0cm。两下肢有轻度凹陷性水肿。X线片示二肺血量明显减少,右房右室增大明显。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右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大,ST-T改变。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长轴示主动脉、左房左室回声正常。扩大的右室充满中度回声反射团块,短轴可见中度回声。肿瘤在收缩期与舒张期均通过三尖瓣口伸至扩大的右房及收缩期向上通过肺动脉瓣口伸至肺动脉主干内。心脏四腔观可见中度
1987年04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王金生;
<正> 我们自1963~1986年11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胃癌687例,其中有20例合并直肠转移,占2.9%。20例患者均施行了剖腹手术,其中11例做了胃大部切除术并同时进行了联合一期直肠Mile’s手术或盆腔内端端吻合术,手术切除率达55%。术后进行了随访与观察,取得了满意结果。另9例由于盆腔和腹腔以及肝脏有转移,未能被切除,术后均于1~2个月内死亡。现对本组11例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为43.3岁。全组病人通过胃肠钡餐、直肠内窥镜和病理诊断者7例。胃镜、直肠内窥镜和病理诊断者4例。本组11例通过手术切除的胃和直肠标本均经病理再次检查,得以确诊。手术方法与术式:术前巳确诊为胃癌合并直肠转移者,采用上下两点穿刺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剖腹手术。术中探查如盆腔无广泛转移病灶,直肠病变又较低者,分两组进
1987年04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李显成;曹学仁;张士良;
<正> Mile’s手术为常用直肠癌根治术式。但Mile’s术后遗留的骶前会阴部残腔,难以闭合,且多并发感染,使创面长期不愈。半个世纪来,国内外医务工作者虽几经研究,至今仍无理想的处理方法。主要原因是直肠切除后留下之巨大残腔易积液和并发感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转移臀大肌瓣充填骶前腔、充分引流、积极预防骶前感染。经临床观察,达到一期会阴部切口愈合目的。现报道如下:1985年10月至1986年11月共收治直肠癌及直肠癌术后会阴部癌肿复发病人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26岁。Mile’s手术6例,Mile’s术后会阴部癌肿复发再次扩大切除术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切取或针吸活检证实为癌肿。手术方法及结果按Mile’s术式操作,从会阴部整块切除直肠癌肿组织后,用大量无菌5-Fu盐水冲洗腹腔及盆腔创面,腹部手术组常规关闭腹腔。会阴部手术组,重新消毒会阴部皮肤
1987年04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刘积才;
<正> 发生于软组织的成骨肉瘤甚少见,国内1958年报告2例本文报告发生于少女1例,并结合文献做一简要讨论。病例介绍女,16岁。右小腿肿胀、疼痛2月余而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尚好,有关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右小腿呈弥漫性肿胀,周径65cm,按之凹陷,局部压痛,活动受限。X线照片:右胫、腓骨密度正常,未见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显著肿胀。诊断:右小腿软组织肉瘤。入院后行高位截肢术,经过顺利。病理检查巨检:小腿腓肠肌部见一巨大肿瘤20×25×20cm,边界清楚,与胫、腓骨不相连接。病理组织所见:瘤细胞呈多形性及异型性,主要见3种细胞:(1)具有恶性特征的骨母细胞,较大,立方或三角形,形成肿瘤性骨样组织(图1)及形态不规则的肿瘤性骨小梁,部份有钙质沉着(图2);(2)中等大小梭形或卵圆形细胞,核膜清楚,胞
1987年04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王泉来;
<正> 患者男性,35岁,工人。发现颈部无痛性包块一年。近二月包块生长较快,但无四肢麻木、疼痛,腹痛等症状.查体:颈部胸骨上窝偏左可触及核桃大肿块,质软,无压痛,活动,光滑,边界清楚,随吞咽上下移动。脊柱、四肢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钾、钙、磷,碱性磷酸酶均正常。胸片;纵隔、胸骨、肋骨及肺部正常。入院诊断。甲状腺腺瘤。1982年2月11日在颈丛麻醉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甲状腺左叶下极外侧,4×3×3cm大小。甲旁腺似黄豆大,位于甲状腺左叶上极及右叶下极外方,右上未找到甲旁腺及异常结节。病理报告肿块为黄色组织,与甲状腺组织无粘连。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左恻)。术后复查血清钾、钙、磷及尿钙、磷均正常。四肢X光摄片无异常发现,随访四年无殊。讨论甲状旁腺腺瘤并非罕见,绝大
1987年0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朱有法;
<正> 在小动物中诱发肿瘤或其它疾病模型,以及在小动物体内进行药效、毒理、食品等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科研手段。随着科研、药品检验、食品检验等工作的日益开展,实验动物的制片工作也不断增加。本文报道动物组织制片方法的改进,以提高切片质量。作者近年来制作了2000多例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及兔)切片,其中绝大部分是肿瘤及有关组织。对制片过程中的固定、脱水、浸蜡等步骤与人体组织制片进行对比,摸索、总结了一套较适合于动物组织的制片方法,总结如下:一、固定动物解剖后组织应及时固定。固定液数量应超过标本体积的4~5倍。对体积较大的肿瘤及脑、肾、肝等实质性脏器和含气组织必须切开固定。固定时间根据标本大小而定,0.2cm厚的组织一般
1987年04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徐学儒;
<正>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三届肿瘤和白血病学术会议于1987年8月17~22日在大连市召开,来自全国36所高等医学院校及科研单位的9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34篇。会议主要内容为: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评选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论文;成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会议还邀请了14位专家,分别就促瘤基因、转移基因,抗瘤基因;肿瘤化学病因、霉菌病因,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我国T-S-Z小鼠白血病系统;人体单克隆抗体、肿瘤继承性免疫治疗;抗肿瘤化疗进展等专题进行了学术报告。由于演讲者均是该领域的专家,既介绍国
1987年04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卢慎;郭琴荣;
<正>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因此早期诊断和争取早期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我院15例肺癌患者延误诊断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以期提高对肺癌早期诊断的水平。临床资料15例肺癌息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最小56岁,最大74岁,60岁以上者13例,占87%。因有轻重不等的咳嗽、胸痛、咯血或血痰、气促或发热等症状就诊,其中5例伴胸腔积液。15例中,自首发症状到确诊肺癌最短者1月余,最长者达2年,平均延误诊断8月余。就诊时诊断或怀疑肺癌者4例,其余11例(73.36%)分别误诊为肺结核、肺炎、胸膜炎等疾病。延误诊断原因分析一、X线征象不典型在基层医院诊断肺癌除临床症状外,X线征象为重要依据。
1987年04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孙曾一;
<正> 肿瘤是一种以细胞过度生长和异常分化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缓慢,一般先启动致癌,继后为漫长的促癌过程,临床上有表现、能确诊的恶性肿瘤,其重量大多超过1g,体积超过1cm~3,瘤细胞数已逾10~9。手术时所遇原位癌或微小癌仅占极少数。以胃癌为例,过半数属浸润型或播散性癌,在术前或术后很可能已有微转移灶(micrometastasis)存在,因此术后辅助化疗实为必要。此外手术操作、挤压或当体腔压力改变时,均可有大量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这些瘤细胞很易在手术所造成的组织粗糙面上着床,形成种植性播散和转移。据国外报道,瘤重1g时,每天可有上百万个瘤细胞流入血液循环;每毫升流经癌组织血液,可带出上百个瘤细胞。因此在术前,术中或术后使用抗癌化疗药物治疗(下称化疗)很有必要。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1987年04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乐美娜;
<正> 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抗癌中草药学术会议于1987年9月20日至26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14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交流学术论文共108篇,其中大会发言24篇。北京广安门医院余桂清教授作了关于“发挥中西医结合在肿瘤防治研究中的十大优势,开创肿瘤研究的新局面,为推动防治恶性肿瘤总体战略方针而努力”的报告,反映自1978年全国为一次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学术会议以来,研究工作的新进展。会上交流学术论文着重论述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有关科研成果:(1)提高临床疗效,提高远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2)减轻放疗、化疗毒副反应,增强疗效;(3)防治肿回瘤复发和转移;(4)临床医学和基础实验研究相结合,既发挥中国的特色,又吸取国内外新技术,创制新指标;(5)抗癌中草药的发掘和筛选;(6)探讨肿瘤中医外治、针炙、气功。食疗等传统疗法的意义。会上交流的论文,表
1987年04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俞鲁谊;
<正> 过去认为,对于癌症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才能通过消除病因或避免接触病因来实施预防。但这只限于少数职业性癌或肺癌等病因较明确的癌症,对于占相当比例的消化道癌、乳腺癌等,则由于病因不明,就很难得出肯定的预防方法。70年代以来,随着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的迅速进展,除了继续研究化学、物理、生物及医源性致癌因素外,对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的饮食、营养因素和宿主因素的了解和认识也日益深入。不少研究结果提示:饮食、营养因素在某些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即可能对癌症的形成起促进作用,而有的则起阻断或干预作用。从而为癌症的预防实施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Muir于1982年强调指出“应集中力量首先研究占三分之一男性和三分之二女性的消化道癌和生殖系统癌。”这类癌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一概念已日益受到重视,研究结果表明某些癌症可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当前对癌症预防的概念正在
1987年04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李延福;
<正> Kaposi氏肉瘤(简称KS)是起源于内皮细胞的多发性出血性肉瘤,最先于1872年由Kaposi报道。以常在中老年人的足或腿部山现众多的紫色至棕褐红色的结节为特征,即“典型KS”。发病率较低,约0.6/10万。该病的临床过程几无痛苦,病人一经明确诊断后其平均生存期为10~15年。常发生于东欧及源于地中海世系的中年以上人群。自Kaposi后,又有另二种KS被报道。它们是非洲KS和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中(特别是在肾移植者)所产生的KS。或者在1950~1960年,后者在1970年期间报道。非洲KS多发于赤道非洲,在那里该瘤现已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乌干达,所报道的肿瘤中约9%是KS。该瘤主要见于土著黑人,居住于该地区白色人种或亚洲人种中很少见.非洲KS有二个类型,一型是多发于25~45岁中青年,男女比为10∶1。其表现类似典型KS.但病变色泽
1987年04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阿来日黑;曲木中国;
<正> 患者男性,46岁,农民。四年前右耳廓长一小包块,无特殊不适。于1983~1985年初在其他医院反复手术切除三次,术后均很快复发,包块增大,局部胀痛剧烈,以致夜不能寂.使用镇静剂如强痛定,杜冷丁等效果不佳,因病曾企图自杀。于1985年12月6日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头颅大小正常,右耳廓及颞部可见10×9×5cm褐黑色肿块,表面凸凹不平呈菜花状。整个耳廓均受累,溃烂,有恶臭。耳根周围组织被浸润,基底部质硬,右耳后表浅淋巴结肿大。X线。头颅摄片未见颅骨破坏。于1985年12月18日在全麻下切除肿瘤组织及耳廓周围的头皮、颞肌,同时清扫耳后淋巴结。肿瘤组织血供丰富,止血后应用
1987年04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正>~~
1987年04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