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肿瘤杂志

  • 长骨骨巨细胞瘤

    夏贤良;王明华;

    <正> 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较奇特,各家对其侵袭件的判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意见不同,莫衷一是。本文试就我院历年来处理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侵袭性的评介和治疗抉择。材料与方法196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骨巨细胞瘤188例,现以其中169例长骨病变(164例在本院首次手术,5例外院手术复发后转来)作为分析对象。

    1987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多原发癌病人的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学观察

    吴明明;虞颂庭;刘自宽;刘涛;

    <正> 多原发癌临床并不少见,其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肿瘤易感性有关,影响肿瘤易感性的因素有饮食及环境影响;癌前病变(大肠息肉、某些慢性炎症);遗传因素及免疫功能缺陷等。本文对本院收治的2例多原发癌病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及免疫功能观察。临床资料例1男,44岁,医药公司干部。

    1987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 儿童甲状腺癌

    叶国华;韩警晓;

    <正> 儿童甲状腺癌临床上较少见,我们自1972年1月至1985年12月共收治10例。现结合文献对其诊治问题进行讨论。一般资料1.年龄与性别 10例中,男性4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为2:3;年龄最大15岁,最小7岁,平均为11.7岁。2.发病时间最长3年,最短10天,平均9.5个月。3.甲状腺检查癌肿发生在左侧4例,右侧6例。

    1987年03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回盲部肿瘤(附22例临床、病理分析)

    窦骏烈;张国玲;

    <正> 回盲部肿瘤在结肠癌中较少见,文献报道3147例大肠癌中,盲肠部占6.5%,本文收集2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回肓部肿瘤,并对其临床、病理进行了分析。临床资料22例中,男19例,女3例,发病年龄23

    1987年03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老年人大肠癌58例临床特点及预后

    徐福娟;郑秀立;黄富麟;

    <正> 我所从1970年1月~1983年12月共收治大肠癌536例,60岁以上78例,占14.55%,现将资料较完整的58例,就其临床特点及有关预后因素作一简要探讨。临床资料一、性别、病变部位及生存率男30例、女28例。病变位于直肠40例(68.97%)、结肠15例(25.86%)、肛管3例。随访57例,失访1例。

    1987年03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61例青年人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陈丽莉;徐行化;王德昭;姚孟树;

    <正> 我院外科自1962年10月~1984年10月期间共收治503例直肠癌,其中30岁以下的青年人61例(占12.13%),现将6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于后。资料与分析一、一般资料 61例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15~20岁4例,21~25岁18例,26~30岁39例。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

    1987年03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大肠多原发癌的X线诊断

    陈克敏;王恭宪;陈星荣;沈天真;

    <正> 近年来大肠多原发恶性肿瘤的报道已日趋增多,患者可同时或异时出现多发癌。本文将我院1979~1986年间经钡灌肠检查的大肠多原发癌10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就结肠双对比造影在大肠多原发癌诊断中的作用,及X线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一般资料本组10例大肠多原发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性和女性各5例,年龄自48~74岁,平均57.1岁,同时癌8例,异时癌2例。10

    1987年03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 大肠腺瘤与癌的关系(内窥镜检出病例的分析)

    吴长江;郑泽霖;王丽杰;

    <正> 自1981年12月至1986年5月,本科共施行纤维结肠镜检查402例(417人次),检出病变303例,计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171例,各种息肉及腺瘤97例,癌瘤33例(腺癌癌变及腺瘤与癌共存者均按癌瘤计算),结核1例,肠外肿物压迫1例。今就内窥镜检出的管状及绒毛状腺瘤77例与癌瘤33例的资

    1987年03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膀胱肿瘤的超声显像诊断应用(附35例分析)

    高岩山;王永凡;赵绵生;燕山;

    <正> 超声显像对于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本院应用灰阶超声显像诊断仪对35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扫查。报告如下:资料、仪器、方法1984年7月至1987年3月,应用AlokaSSD-256和RT-2600线阵型实时超声显像仪。对35例膀胱肿瘤病患进行了扫查诊断。

    1987年03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超声加热和放射结合治疗恶性肿瘤33例报告

    王颖;王蓉蓉;廖竞新;孙福成;刘国亭;刘泰福;

    <正> 加热治疗作为当前治疗人类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辅助措施,已开始与放射和药物相结合应用于临床。当前加热治疗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并非由于人们怀疑热的生物学作用及对放射和药物是否能增敏,而是当前还缺乏理想的临床加热设备及温度测量和控制系统。微波加热虽然操作方便,也可达到一定的加热水平,

    1987年03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电热针治疗口腔癌10例初步报告

    孙才均;陈关福;

    <正> 近几年来,加温治疗恶性肿瘤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用电热针治疗口腔癌,国内报道较少。作者自1981年起,用电热针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进行了抑癌作用的实验,已作了报道。1985~1986年间我们用电热针治疗10例口腔癌,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舌鳞癌5例,口底鳞癌1例

    1987年03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大肠癌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应用

    李洸;俞慧;林彩霞;许沈华;钱丽娟;张奕荫;张宗显;

    <正> 用杂交瘤技术所产生单克隆抗体(McAb),为制备抗体、肿瘤研究提供了新途径。我们用国内建立的大肠癌8348细胞系,研制抗大肠癌细胞的McAb,经临床标本检测,对大肠癌细胞有专一性反应,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材料与方法一、细胞大肠癌8348细胞系,来自杭州肿瘤医院。小鼠骨髓瘤细胞 SP2/0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供给,本室培养保存5年,经

    1987年03期 27-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 直肠癌根治切除术中保留肛门问题

    周锡庚;

    对低中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我国的病家常因顾虑腹部结肠造口,而予拒绝或延迟接受。近年来,许多外科医师为此作了临床探索和实验研究,已有不少报告,并在第三届全国大肠癌会议(1986年12月杭州)讨论。此期本刊约请部分同志,笔谈直肠癌切除术避免腹部结肠造口的问题,旨在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深入探讨。

    1987年03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对中、下段直肠癌保留肛门和会阴部人工肛门术式的探讨

    席忠义;

    <正> 对中、下段直肠癌的治疗,首先要选择根治性切除的水式;其次再设法保留原有的肛门或在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以改善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我们认为,对中段(距肛口 7~llcm)直肠癌,经腹切除并用吻合器等改进缝合,扩大保留肛门的手术病例,术后近期局部复发多。为避免局部复发,应经耻骨入路或腹骶切除为宜。

    1987年03期 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的治疗经验

    高春芳;

    <正> 我院从1984年9月以来收治14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有64例(43.5%)不愿作腹壁人工肛门而延误治疗达8个月~2年。其中7例延迟2年以上,已有广泛转移而失去手术切除可能性。其余57例术后病检均为Dukes C期。我们对140例低位直肠癌,在Miles术的基础上,利用结肠残端重建新直肠角(内角90°),

    1987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治疗低位直肠癌理想的手术方法

    王平治;

    <正>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贯彻癌肿根治的手术原则,被公认为较理想的手术方式。由于腹部人造肛门不易被部分患者接受,近年来对直肠癌淋巴转移扩散方式的深入研究,对低位直肠癌使用两类手术方法:(1)保留肛门括约肌术(简称保肛手术),(2)原位肛门重建术,正在进行改进和创新。要获得满意的排便控制功能,首选是保肛手术,但必须注意彻底根治癌肿的原则。腹膜反折以下的低位直肠癌,淋巴引流方向

    1987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低位直肠癌病人肛门括约肌保留的理论研究

    徐文怀;

    <正> 国内外学者对低位直肠癌病人肛门括约肌保留问题已作了大量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前切除手术时直肠肿瘤运端应切除的范围根据早期直肠癌病理学研究,Lofgtent、Copeland和Enker等认为,为了清除直肠远端肿瘤扩散,切除肿瘤远端正常肠段应不少于5cm。

    1987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对保留肛门括约肌的一些看法

    徐世芬;

    <正> 对直肠癌病人,如能施行保留肛门括约肌重建直肠术,应该说是理想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情况才宜作此型手术?Goligher等对此曾强调要注意下述4要素:(1)癌瘤与肛门间的距离;(2)病人的性别与体质情况;(3)肿瘤的大体与镜检的特点;(4)有无远处转移。我们同意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予充分考虑上列4点。

    1987年03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对低位直肠癌、肛管癌术后会阴部肛门再造术的看法

    楼荣灿;

    <正> 低位直肠癌、肛管癌的治疗自Miles创导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百余年来,已被世界肿瘤学者一致公认。这一彻底的根治性手术的5年、10年生存率均为50%左右。由于腹部结肠造口给患者及周围群众在心理上带来创伤,部分病人难以接受此类手术而失去治疗机会。1978年赵恩生总结了浙江省肿瘤医院15年间100例坚决拒绝施行腹部人工肛门而

    1987年03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后会阴部结肠造口的评价

    莫善兢;

    <正> 我国的直肠癌距肛7cm以下者约占80%,多数需经腹会阴切除治疗。但术后腹部结肠造口无疑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此,近年来国内有较多的报告将结肠造口改到会阴部,施行各种促成大便自制的术式,如局部结肠套叠,股薄肌移植代括约肌、臀大肌移植代括约肌等。

    1987年03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应用结肠套叠式会阴部人工肛门术的体会

    徐艺华;徐希干;张家敏;胡平;

    <正> 对直肠下段癌和肛管癌,Miles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标准手术,但遗留腹部人工肛门给患者造成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不少患者拒绝手术、贻误治疗。为了解除患者的病痛,改作会阴部人工肛门。我们于 1985年10月~1986年9月,采用席氏介绍的会阴部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术,治疗17例直肠癌,疗效较好,而且本术式操作简便,

    1987年03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三例报告

    蒋贻康;高清泽;张玉印;

    <正> 腹膜后脂肪肉瘤较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疗效不满意。我院曾收治3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均行手术切除,报道如下:例1 男,62岁,一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腹部有一肿块,于1972年11月1日入院。检查左侧腹部可触及一肿块约20×15×18cm,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在腰部饱满。X钡灌肠,乙状结肠上段明显受压移位。

    1987年03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生存6年一例

    李利耕;钱叔清;

    <正> 患者,男性,46岁,有肝炎史1年,HBsAg(+),于1980年3月5日突然上腹部持续性剧痛伴头昏,口干,出冷汗,面色苍白,腹腔穿刺得血性液体,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中吸出血性液体2000ml,清除血块,见肝脏表面呈散在性小结节,右叶膈面可触及8×10cm肿块,表面有血液渗出,并与横膈广泛粘连,仅切取肿块部分组织后,

    1987年03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腰骶部巨大良性骨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于云浮;潘兴文;刘廷占;宫长水;杨怀文;

    <正> 患者,女,22岁。因腰痛1月余,双下肢放射痛半月就诊。体检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10/70mmHg。走路跛行。腰骶部可触及l×5cm的索条状肿物,固定,有压痛,下肢不全瘫。X线检查腰骶部可见17×12cm大小的软组织肿块影,其右上方7×8cm大小的团状骨化影,

    1987年03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甲状腺区囊性畸胎瘤一例报告

    徐国泰;

    <正> 甲状腺区畸胎瘤极其少见,现将我院所遇一例报告如下:吕某,男性,57岁,江苏海安人。于8年前发现颈部左侧有一肿物渐增大。查体:左锁骨上缘距胸锁关节2cm处有一乒乓球大的囊性肿物,无压痛,基底部活动度差,表面皮肤无异常。临床诊断为颈部囊肿。于1985年12月29日在局部麻醉了切除肿物,见肿物位于皮下,与锁骨及胸锁关节无关。

    1987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精索横纹肌肉瘤一例

    魏太和;胡恒济;

    <正> 患者,男,28岁。右侧阴囊内肿块进行性增大8个月,于1985年3月8日入院。否认外伤、结核病史。检查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部未扪及异常包块。右侧阴囊明显增大,阴囊内扪及圆柱形肿物15×6×5cm,上端抵至胆股沟内环,质硬,不活动,下端与阴囊皮肤粘连,轻压痛,透光试验阴性。左侧睾丸正常。

    1987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两性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李永才;

    <正> 两性母细胞瘤为来源于性细胞索的卵巢功能性肿瘤,临床少见,1930年由 Meyer报告首例。本文报告一例。患者,女性,18岁。因体检时发现下腹部肿块入院。发病以来除小腹部有胀感外,无不适。1973年患结节性甲状腺肿,至今未作治疗,无不适。17岁月经初潮,开始月经周期4~5个月,尔后则2~3月,经量少,

    1987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胸壁巨大皮脂腺癌一例报告

    王泉来;王生录;

    <正> 患者,男,73岁。发现左前下胸壁包块2个月,近1月增大明显伴夜间疼痛,于1984年5月6日入院。查体:体温37.2℃,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了肿大,心肺、腹部无异常。桶形胸,左腋前线7~9肋处局限隆起,形成包块,皮肤稍红,约10×10cm大小,边界不清,固定,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胸

    1987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原发性膈肌巨大恶性纤维性间皮瘤一例

    李明中;李胜新;

    <正> 患者沈某,男,38岁。入院前1年开始咳嗽、胸痛,两个月前开始气促、颜面及下肢浮肿,胸片报告“纵膈肿瘤”,于1986年2月20日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脉搏82次/分,呼吸26次/分,体温36℃,消瘦,颜面浮肿,气管右移,颈静脉怒张,左胸隆起,心尖搏动在右胸骨旁第五肋间,心尖部闻Ⅱ°收缩期杂音。

    1987年03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大肠多发性绒毛状腺瘤恶变一例

    王尚透;张忠宽;

    <正> 大肠多发性绒毛状腺瘤伴有恶性变的不同阶段表现者较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男性,71岁,住院号143100。5~6年前开始大便软,不成形,偶伴粘液或少量鲜血,自认为“痔”未曾就医。近2个月以来经常腹部气胀不适,脐周隐痛,大便呈糊状,混有粘液及血性粘液,有时出现便秘腹泻交替,四肢乏力,体重明显减轻.

    1987年03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前列腺癌放疗二例报告

    李华圣;王雨农;王锦太;

    <正> 近年来我院曾给2例前列腺癌(Ⅲ期)患者应用~(60)C。外照射,获得良好姑息疗效。报告如下:例1 张某,男,68岁,治疗号1257。诉小便不畅加重1年。院外诊断为前列腺癌侵及膀胱,施行睾丸切除术。术后1个月症状进行性加重,并需插导尿管藉以排尿。查体:恶液质,胸透、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查均正常。

    1987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眼睑乳头导管囊腺瘤一例报告

    倪逴;刘少章;

    <正> 乳头导管囊腺瘤是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临床及病理均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临床上误诊为皮肤疣或癌,病理误诊为基底鳞状细胞癌。14年后复查病理切片,始得确诊。临床病理计某,女性,64岁。切片号71-52。发现右下睑睑缘下小肿块4~5年。10年前拟诊为基底细胞癌,行手术及放射治疗。

    1987年03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两例报告

    李书喜;

    <正> 例1 女,38岁。因腹部肿块渐大伴腰背痛半年,于1975年4月11日入院。患者1960年作输卵管结扎时,发现右脐旁有一鸡蛋大之肿块,当时无任何症状。1970年肿块渐增大,入院前半年始,倦乏,四肢关节及右肩背部不定时游走痛,夜间尤甚。查体:脐右旁2cm处可扪及拳头大肿块,移动度小,质硬且表面不平,无波动和搏动感。

    1987年03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横纹肌肉瘤误诊脓肿致肠瘘一例

    苟昭映;伏明松;

    <正> 横纹肌肉瘤少见,误诊为脓肿致肠瘘未见报告,现报告一例。患者任某,男,50岁,农民。因右腰部疼痛肿胀于1985年8月23日入院,诊断为右腰部脓肿。翌日在氯胺酮麻醉下行右腰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见脓肿位于腰大肌深部,有7×6×5cm大小脓腔,放出黄褐色脓液150ml。

    1987年03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关于胃癌根治术的几个问题

    钱礼;

    <正> 我国胃癌的死亡率,无论男性或女性都居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要提高胃癌的治愈率,首先要求病人和医师对本病都能提高警惕,凡上腹部有隐痛不适者及早作纤维胃镜检查,以求发现更多的早期病例。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一般只占临床病例的 6~8%,能作根治切除的只占就诊病例的20~25%

    1987年03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平阳霉素诱发致死性高热一例

    姚安娜;

    <正> 患者女,39岁,于1977年5月因患鼻咽癌在我院行放射治疗。放疗后9年,患者发现右臀部肿块,经穿刺涂片,找到恶性肿瘤细胞而给予平阳霉素治疗。患者于1986年7月4日15点静注平阳霉素10mg,注射后90分钟,患者发冷发热,全身不适,至19点,病情严重,来院急诊。经体检:面色潮红、寒颤、神志模糊、

    1987年03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任长庆;童明超;祝庆孚;

    <正>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简称恶纤组),又称恶性纤维黄色瘤或纤维黄色肉瘤。首先由Kauffman和Stout所描述,但组织发生学尚有争论,过去常被误诊为其它肿瘤,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对此肿瘤作一综述:一、组织学发生多数人认为来源于组织细胞,

    1987年03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肝细胞癌及慢性肝病患者肝内 HBV DNA 状态

    朱小琳;

    <正> 作者采集58例日本病人的80个肝脏标本。使用Wahl等改良的Southern Blot技术进行研究。结果25例肝细胞癌病人中发现12例有HBV DNA整合,12例肝硬化病人中5例有HBV DNA整合。在这17例病人中发现11例血清HBsAg阳性,余下6例血清HBV相关抗体一个以上阳性

    1987年03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研究近况

    陈华岳;韩永坚;

    <正> 人类恶性肿瘤常常由于淋巴道转移导致扩散而死亡,但关于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本文旨在介绍与人类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有关的某些重要进展,以便能更好地了解癌肿淋巴道转移的规律,探索防治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方法。一、肿瘤细胞侵入毛细淋巴管,

    1987年03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卡方之P值的计算

    武燕平;陈元立;

    <正> 一般统计书中,只列出少量卡方值所对应的显著性水平,在肿瘤研究中常感到不足,我们给出计算卡方之P值的微机程序,便于使用。输入量:D.F.自由度X~(^2) :卡方值输出量(精度可达到

    1987年03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118例肝细胞癌施行肝切除术的临床经验

    郑运斌;

    <正> 1980年1月至1985年8月,共收治肝细胞癌187例。其中118例施行了肝切除术。年龄17~78岁,平均57岁。男101例,女17例。伴有肝硬化者101例,慢性肝炎16例(活动性与非活动性各半),仅1例未见到肝实质病变。此外,有62例于术前诊断并有71种其他疾病,如食道静脉曲张、糖尿病、胆石症和消化性溃疡等。

    1987年03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关于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说明

    <正>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同时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988年起,我刊将普遍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为了便于读者、作者的阅读和书写,特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医学上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外的暂时许用单位表》、

    1987年03期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关于文稿中使用阿拉伯数字的规定

    <正> 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宣部新闻局和出版局最近公布《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的要求,凡投本刊文稿,为使文稿在涉及数字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体例统一,现摘要介绍。一、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两种主要情况

    1987年03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下载本期数据